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害藻类水华和赤潮频繁爆发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难题,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生产和身体健康。在利用物理、化学和其他生物方法治理水华不甚理想的情况下,溶藻细菌,作为水华和赤潮防治的可能微生物,已经引起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关注。我们从海绵固定化微生物系统中分离获得了5株高效溶藻细菌,并对其中的一株编号为P15的溶藻细菌的溶藻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选择适当载体将其固定后用于含藻水的处理,分析了该溶藻菌对藻类的降解过程及作用机理。结果如下:1)对溶藻细菌P15菌株进行培养特征、形态观察及鉴定,结果表明:P15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此菌株与多株红球菌的16S rD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9.7%以上,可归属于红球菌属。2)P15菌在固体平板上溶藻效果不明显。在液体溶藻试验中P15菌对五种供试藻类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叶绿素a含量在0~1500μg·L-1的范围内,P15株菌对藻类的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3)通过试验确定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为最佳包埋基质材料,固定化颗粒制备的最适条件为:PVA浓度为10%,海藻酸钠浓度为1%。对固定化小球进行培养驯化能够提高叶绿素a的去除率。培养5d后,固定化红球菌与含藻水反应接触7d,叶绿素a的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4)在吸附固定化试验中,水力停留时间为4h时,叶绿素a、藻类总数、NH3-N、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54%、78.87%、65.78%、37.36%。在10~30℃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叶绿素a的去除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5)水力停留时间为4h时,实际富营养化的叶绿素a去除率在70%左右,浊度去除率高于73%,总磷、氨氮的去除率分别高于50%和60%。6)无机磷对P15菌的生长曲线影响显著,在磷(K2HP04+KH2PO41∶1)的加入量为0g/L到2.00g/L时,随着磷加入量的增加该菌生长的越旺盛。这说明在一定磷浓度下,该菌与藻类之间可能会发生磷的竞争。7)试验中表明P15菌主要是通过分泌细胞外物质溶藻的,且这种物质具有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