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南省人口基数大,农村富余劳动力愈来愈多,经济欠发达和城市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安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仍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如何有效地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顺利实现农村从温饱到实现小康并走向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安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为切入点,利用对比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安阳市五县一市四区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且对安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工作进行了总结,主要得出以下主要结果:第一,通过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提出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安阳市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安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发展背景,以历年表格的形式说明了萌芽、起步、发展和提升四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通过监管系统将历年培训对象的年龄、性别、培训情况、就业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安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的主要特点。第二,总结了安阳市阳光工程工作的经验与做法,提出政府推动、落实制度,提高服务手段、严格奖惩措施、大力宣传、创新培训模式等制度保障;通过多种多样的培训模式,打造出了“林州建筑工”、“汤阴农产品加工”、“内黄电子操作工”、“滑县纺织工”等安阳品牌;对安阳市的阳光工程工作进行了绩效评价,对培训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阳光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招生难、补贴低、管理不规范、后续服务差等问题。第三,针对问题提出了整合资源、紧抓招生高峰期、监督经费到位、严格各项制度、坚持管培分离、加强监管和后续服务等一些推进阳光工程工作发展的对策,并建议坚持“两个原则”,构建“两个体系”,建立“四项机制”。通过全文总结,提出了几点国内、外有待继续研究讨论的问题。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总结并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的理论与方法,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结构。探索并总结出一套管理方法,层层落实“五项制度”即:公示制度、“第一节课”制度、台账制度、定期工作报告制度、检查验收制度;严格规范了“七项工作”即:规范培训对象、规范培训时间、规范培训内容、规范资金的使用、规范培训基地的认定、规范项目单位的评选、规范对培训机构的监管;要求培训基地达到“十有”即:有品牌专业、有订单、有实习场地、有培训教材、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有培训方案、有招生简章、有培训档案、有阳光工程公示栏、有跟踪服务联络员,这些制度、方法促进了以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监管工作的更好发展。探索出多种多样的培训模式,即订单培训、校企联办、委托培训、定向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培训模式,形成系统的培训方法,为以后的培训提供依据。本文对于安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工作的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