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国家提出大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我国是人口大国,尤其农民居多。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健全完善“新农合”①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新农合”制度也已推行10年。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国民身体健康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改革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好。比如,医疗资源供需不太均衡,资源配置不科学、不合理,患者就医治疗费用偏高,医患关系十分紧张,“新农合”参保率和报销比例不太高,因为疾病导致贫困以及相对需求来说政府投入较低等等。此时,中国医改已经到达一个分水岭,如何向前走成为了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本文以崭新的视角,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运用公共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卫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采用定性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文献研究法等方法,以实现资源配置优化、供需达到均衡、效率与公平适当兼顾的目标为切入点,通过深刻剖析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现行制度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层次诱因,科学研究地区差异和收入结构不同的人群对农村合作医疗需求的影响,对由政府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医疗服务价格,构建长效农村医疗保障机制以及增强社会对农民生命健康的关注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并为解决相关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建议和措施。这不仅弥补了以往学者们研究的不足,也为我国农村医疗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参考。本文认为,医疗卫生服务属于一种稀缺资源,具有公共物品属性。我们国家如果要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既不能像欧洲那样走完全福利化政策道路,也不能像美国那样实行商业化保险道路。我国要依据本国国情,量力而行。这就要求政府角色要准确定位,在保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质的大前提下,适当引入市场公平竞争,强化立法监督管理,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加大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投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配置卫生资源,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丰富政策宣传形式,提高农民自主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减轻农民的医药负担;强化大病救助制度,增强贫困人群抵抗疾病风险能力;放宽民营医院准入条件,建立医院之间的良性竞争,降低药物价格和医院收费标准;实施行业监管,加大查处力度,改善服务质量,确保群众医疗安全;进行农民素质教育,开展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增强全社会的保障水平;加强医疗保险信息网络建设,推行城乡一体化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商业保险,使农民拥有多重保险;建立健全法制体系,强化监督管理,维持良好的医疗秩序,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