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等特点,但是术后肿瘤残余和复发率相对较高。由于正常肝组织会对射频损伤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在影像诊断中,这对早期鉴别肿瘤的残余和复发形成障碍,因此,了解正常肝组织RFA后的影像学表现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正常犬肝脏RFA后不同时期的CT、18F-FDG PET/CT表现及相应病理学改变。以此为影像医生提供诊断依据,旨在更准确的鉴别RFA术后肝组织的生理反应与肿瘤的残留和复发。材料与方法正常实验犬15只,按照RFA术后行影像及病理学检查时间的不同分为消融术后即刻、1周、2周、4周和8周5个组,每组3只犬。每次行RFA术、PET/CT及CT检查前,实验犬禁食、水12小时。每次PET/CT检查前,监测犬的血糖,确保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消融过程使用CT引导,射频针直径张开2cm,分别对每只犬肝脏行2次RFA手术治疗,共得到30个消融灶。以消融灶周围肝组织(环形反应带)与正常肝实质强化或示踪剂摄取的比值变化来对图像进行量化评估。各组动物完成检查后被处死,剖腹取治疗后的肝脏进行大体及组织病理学研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手段测量病变范围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对15只正常实验犬均成功实行RFA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和实验犬死亡现象存在。RFA术后即刻,PET/CT影像中未出现18F-FDG高代谢征象,rp/p值为1.01±0.05;而增强CT动脉期影像中,消融灶周边有明显的环形强化表现,rp/p值为1.34±0.21。RFA术后1~4周,环形18F-FDG高代谢在PET/CT显像中被检测到,rp/p值于术后1周达峰值(1.19±0.09)后逐渐下降;在增强CT动脉期显像中,环形强化征象持续出现,尤其是在术后1~2周,强化较明显,rp/p值亦表现逐渐下降趋势。RFA术后8周,环形高代谢和动脉期强化征象均未被检测到,相应rp/p值下降至1.02±0.09和1.03±0.03。病理学改变则是坏死灶周围的肝窦扩张充血、炎症细胞浸润到组织再生和纤维包膜形成的过程。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T和PET/CT均可较好的显示病灶长径和垂径,相应rs值分别为“0.94,0.93”和“0.80,0.78”,CT扫描测量病灶范围与大体病理标本具有更好的相关性。结论CT和18F-FDG PET/CT均可较准确的反映肝脏RFA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RFA术后即刻的PET/CT扫描可有效避开炎症反应影响,可用于早期评估RFA疗效。术后8周的CT和PET/CT扫描均可避开正常肝组织的生理反应影响,不会对RFA的疗效评估形成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