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族乐器是苗族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这些乐器已经和苗族人民化成一体。乐器在苗族人民心目中不仅仅是用来演奏的工具,更是苗族古老文化的象征体和传递者,是苗族荣辱兴衰的见证者,因此,对苗族乐器制作技术传承的研究将会产生重要的现实价值。本论文以苗族乐器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法、个案法和田野考察法,选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四个地方(凯里、台江反排、雷山排卡、丹寨雅灰)为考察地点,分别对芦笙、木鼓和古瓢琴三种乐器的制作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两个,分别是“黔东南苗族乐器制作技术传承”和“乐器制作技术传承的影响因素”。研究一在田野考察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首先对苗族乐器做了详细的归类,介绍了每类中的代表乐器,然后在每类中选择一种乐器对其形制、制作原理进行详细阐释,以以上的研究作为铺垫结合教育学原理和方法从传承方式、传承过程、传承特点对乐器制作技术传承的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研究二以研究一为基础,分别从内部因素:1.传承主体渐失,保护意识薄弱;2.传承方法传统,途径单一,少有变通;3.制作技术更新速度较慢。4.对乐器文化内涵、民间习俗、信仰不甚了解,丧失传承意识等几方面和外部因素:1.外来乐器大量涌入,竞争激烈使其生存空间狭小;2.乐曲欣赏人数少、销路窄,影响技术的继承;3.社会、学校教育对乐器制作技术的传承不够重视等几方面对影响苗族乐器制作技术传承的因素进行探析。通过以上两个研究得的出主要结论是:1.本文按照中国传统的乐器分类方法,将苗族乐器分为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和拉弦乐器三种,这种标准易于接受,符合中国人的习惯;2.苗族很多乐器不只是用来演奏的,更多的是代表苗族文化的符号,与苗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衍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苗族的象征;3.苗族乐器制作技术传承的方式主要有家庭传承、师徒传承、工厂传承、非正式传承;4.这几种传承方式的传承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流传的空间狭小,传承整体处于下降态势;5.一部分苗族乐器的制作技术传承趋于现代化和专业化,大部分苗族乐器制作技术传承出于传统的惯性,表现出自愿、无组织,非专业性的特点,而且技术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严重;6.苗族乐器制作技术传承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表现出对传承不重视、主体渐失、保护意识薄弱、在传承过程中方法途径单一、技术更新慢、对本民族乐器文化内涵和习俗信仰不甚了解、丧失传承意识。外来乐器和技术的涌入,与苗族乐器形成激烈竞争,使之销路变窄,生存空间狭小,加之社会学校教育没有足够重视,更加不利于乐器制作技术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