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各高校不断增加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但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巨额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经常出现与实际脱节、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以及信息孤岛等种种弊端。由此,人们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在学校和课程中应用的有效性,即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因此,如何合理、科学地对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评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许多学者分析了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使用的有效性,但大多研究仅停留于概念理论介绍和现状调查。本文借鉴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理论、结合学习心理学与教学理论,构建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性评价模型,首先扩展现有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模型的研究成果;此外,为诊断及改善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有效性提供合适的工具。本文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为基础,采用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TF)和技术接受模型(TAM)的整合模型,从“任务-技术匹配”的角度研究了学习者特征、任务特征和技术特征对学习者对任务-技术匹配评价的影响,以及任务-技术匹配度对信息技术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和使用意愿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10个专业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了解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效果,在访谈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获取有效问卷293份,对模型进行实证,得出了以下结论:1)本研究任务-技术匹配度量表基于课程教学的场景,借鉴了学习与教学理论中的“九个教学事件”以及学习过程的关系,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出学习准备、学习实施、学习迁移三个维度,对任务-技术匹配分量表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分析得出此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分析了任务特征、技术特征和学习者特征对任务-技术匹配学习者评价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任务特征、技术特征、学习者特征对任务-技术都有影响,并且自我效能感能够调节任务特征对任务-技术匹配的影响。3)采用了TAM与TTF整合模型,将任务-技术匹配度作为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外部变量,采用回归分析证实了课程教学中使用的信息技术和学习任务的匹配程度正向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从而建立了任务-技术匹配与学习者的信念、态度之间的联系,进而与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行为进行连接。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策略,为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