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性的评价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各高校不断增加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但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巨额投资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经常出现与实际脱节、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以及信息孤岛等种种弊端。由此,人们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在学校和课程中应用的有效性,即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因此,如何合理、科学地对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评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许多学者分析了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使用的有效性,但大多研究仅停留于概念理论介绍和现状调查。本文借鉴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理论、结合学习心理学与教学理论,构建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性评价模型,首先扩展现有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模型的研究成果;此外,为诊断及改善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有效性提供合适的工具。本文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为基础,采用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TF)和技术接受模型(TAM)的整合模型,从“任务-技术匹配”的角度研究了学习者特征、任务特征和技术特征对学习者对任务-技术匹配评价的影响,以及任务-技术匹配度对信息技术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和使用意愿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10个专业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了解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效果,在访谈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获取有效问卷293份,对模型进行实证,得出了以下结论:1)本研究任务-技术匹配度量表基于课程教学的场景,借鉴了学习与教学理论中的“九个教学事件”以及学习过程的关系,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出学习准备、学习实施、学习迁移三个维度,对任务-技术匹配分量表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分析得出此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分析了任务特征、技术特征和学习者特征对任务-技术匹配学习者评价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任务特征、技术特征、学习者特征对任务-技术都有影响,并且自我效能感能够调节任务特征对任务-技术匹配的影响。3)采用了TAM与TTF整合模型,将任务-技术匹配度作为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外部变量,采用回归分析证实了课程教学中使用的信息技术和学习任务的匹配程度正向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从而建立了任务-技术匹配与学习者的信念、态度之间的联系,进而与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行为进行连接。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策略,为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ICU病房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护理风险管理开展前后护理质量进行调查。结
<正>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危重患者的集合地,具有患者病情危重、风险性大、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等特点,属于高风险的科室。因此,ICU护士不但要有过硬的抢救技术,而且要
20世界80年代随着《退想斋日记》的被发现,山西士绅的研究有了新活力,本文亦以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为材料,对其日记中所记录的乡村士绅、自我困顿、政治抉择、生活变化、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几乎在社会经济的各个行业都能见到互联网的身影,尤其是金融行业更为普及。从当前情况来看,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第三方支付软件就是
基于我国94家商业银行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以及利用文本挖掘方法构造的互联网金融指数,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程度对各类商业银行的总体非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交
资产证券化由于能够脱离企业整体信用而以基础资产信用为依托,将未来可产生的现金流提前变现,提高融资效率,并能实现破风险隔离而充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因而成为影响深远的金
<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大量的信息化、数字化产品进入学校,数字化实验数据采集设备、增材制造技术设备、虚拟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成长与变革,互联网金融逐步兴起并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习惯,从而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影
随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使用,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尽管中国工商银行业务发展迅速,占有了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