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AFs)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目前已鉴定分离的AFs主要包括20余种,而天然存在的AFs主要有四种: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latoxin 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latoxin G1, AFG1)、黄曲霉毒素G2(Aflatoxin G2,AFG2),其中AFB1毒性最大,属于I类强致癌物。AFs主要污染农作物和食物,生产、制备、加工处理农产品的农业食品业工人经常高暴露于AFs污染的环境中。尽管肝脏一直被认为是AFB1毒作用的重要靶器官,但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表明AFB1暴露可能与肺癌发生有关。国内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亦表明,饮食AFs污染(主要是AFG1)可能与肺癌发生有一定的关联。AFs是间接致癌物,在体内需经代谢活化才能发挥作用。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450)是AFs在体内代谢活化过程中最主要的代谢酶,它能高效代谢活化AFB1/AFG1,生成包括环氧化物在内的多种代谢产物,继而可在体内与DNA、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合形成DNA、RNA和蛋白加合物,攻击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引发细胞毒性、细胞凋亡、周期改变、DNA损伤等毒效应,进而可能引起细胞恶变,引发机体肿瘤。已有研究显示,CYP1A2和CYP3A4是公认的人肝脏代谢AFB1的优势酶,但在肺脏中表达甚微;而CYP2A13是主要在人呼吸系统组织中表达的肝外CYP酶。鉴于CYP2A13在人呼吸道和肺脏中的高表达,CYP1A2几乎不在肺组织中表达,提示CYP2A13可能与人呼吸系统原位代谢AFs并进而引起呼吸系统损伤甚至肿瘤的发生有关。本研究利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手段侧重研究AFs对稳定表达CYP2A13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2A13)的毒性作用,通过与CYP2A6和CYP1A2进行比较,系统探讨了CYP2A13代谢活化AFs并导致细胞毒作用的能力,为阐明AFs与人呼吸系统损伤及肿瘤的关系提供线索。一、AFB1对B-2A13细胞的急性损伤效应及分子机制(一)目的选用已验证的稳定表达AFB1代谢相关CYP450酶的单克隆BEAS-2B细胞株(B-CYPs)作为细胞模型,通过观察和比较经AFB1处理所致的细胞急性毒效应、细胞凋亡、细胞周期改变、DNA损伤作用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系统阐述CYP2A13在代谢活化AFB1及其致细胞损伤中的关键作用,为深入探讨CYP2A13在空气AFB1污染引起呼吸系统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的防治措施提供线索。(二)方法1、AFB1(或AFB2)所致B-2A13细胞的急性毒效应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用不同浓度的AFB1(1~10,000nM)或AFB2(1~100,000nM)处理B-CYPs细胞24或48h,通过比较细胞活性的差异,评价不同CYP450酶对AFB1或AFB2的代谢活化能力;此外,用0、1、10、100和500nM的AFB1处理B-2A13细胞6、12、24或48h,以观察AFB1所致细胞毒性的时间-反应关系。为进一步确认上述效应,分别给予B-2A13细胞两种处理:①分别联合给予100nM的AFB1和不同浓度的尼古丁(1、10和100μM)或8-MOP(0.01、0.1和1μM)24、48或72h;②先给予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处理2h,经1×PBS清洗后再加入100nM AFB1继续处理24、48或72h,通过分析尼古丁或8-MOP对AFB1所致细胞毒性的影响,验证CYP2A13对AFB1的代谢活化作用。2、AFB1所致B-2A13细胞的凋亡作用采用Hoechst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首先用0、5、10、20、40和80nM AFB1处理B-CYPs细胞24h,再用相同浓度的AFB1处理B-2A13细胞12、24或48h,观察时间-反应关系,采用Hoechst33258染色测定细胞凋亡情况;此外,用0、5、20、80nM的AFB1处理单克隆细胞模型24h,采用流式细胞术验证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上述各浓度(或时间)点的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为验证上述效应,分别采用80nMAFB1和100μM尼古丁(CYP2A13代谢活化AFB1的竞争性底物)或1μM8-MOP(CYP450酶的抑制剂)联合处理B-2A13细胞24h,进一步观察细胞凋亡状况并对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进行评价。3、AFB1所致B-2A13细胞的DNA损伤和修复作用采用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和修复相关蛋白。首先用0、5、10、20、40和80nM AFB1处理B-CYPs细胞24h,比较不同CYP450酶对AFB1所致细胞DNA损伤的影响;然后再用相同浓度的AFB1处理B-2A13细胞6、12或24h,评价AFB1致B-2A13细胞DNA损伤的时间-反应关系。为评价DNA损伤后的修复效应,先用40nM AFB1处理B-2A13细胞24h,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6、12或24h,检测各组DNA损伤的修复程度。同样,用80nM AFB1联合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处理B-2A13细胞24h,验证AFB1对B-2A13细胞的损伤作用。此外,通过分析上述各剂量(时间)点DNA损伤和修复蛋白的表达,评价AFB1致B-2A13细胞DNA损伤和修复的分子机制。4、AFB1对B-2A13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首先用0和80nM AFB1处理B-CYPs细胞24h,观察各细胞周期的变化;然后采用0、5、20和80nM AFB1处理B-2A13细胞24h,分析AFB1致B-2A13细胞周期变化的剂量-反应关系;最后再利用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与80nM AFB1的联合处理B-2A13细胞24h,进一步验证AFB1对B-2A13细胞周期的影响。5、AFB1所致B-2A13细胞DNA加合物的形成及8-OHdG和γH2AX蛋白的表达用0和80nMAFB1处理B-CYPs细胞24h,免疫荧光方法检测AFB1-DNA开环加合物的形成及8-OHdG和γH2AX蛋白的表达;此外,再利用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与80nM AFB1联合处理B-2A13细胞24h,进一步验证AFB1对B-2A13细胞AFB1-DNA开环加合物的形成以及8-OHdG和γH2AX蛋白表达的影响。(三)结果1、AFB1(或AFB2)所致B-2A13细胞的急性毒效应随着AFB1浓度的增加,B-2A13细胞活性呈现出剂量依赖性下降;随着AFB1处理时间的增加,B-2A13细胞活性也呈时间依赖性降低;AFB1处理细胞48h,B-2A13、B-1A2和B-2A6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40nM、740nM(约为B-2A13的5倍)和3020nM(约为B-2A13的20倍),B-2A13细胞显然比B-1A2细胞敏感,而B-2A6细胞则和空载细胞(B-Vector)一样,对AFB1的敏感性较差。AFB2对各B-CYPs细胞基本无毒性作用。尼古丁和8-MOP都可剂量依赖地抑制AFB1所致的B-2A13细胞毒作用,100μM尼古丁或0.1μM8-MOP处理细胞均可完全抑制AFB1的细胞毒作用。结果提示,CYP2A13在AFB1所致的细胞急性毒效应中有重要作用。2、AFB1所致B-2A13细胞凋亡作用无论Hochest33258染色结果还是流式细胞仪结果均显示,不同浓度AFB1处理各细胞24h,B-2A13细胞凋亡率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B-Vector、B-1A2、B-2A6细胞基本无凋亡;不同浓度AFB1处理B-2A13细胞12、24或48h,B-2A13细胞凋亡率存在着时间-反应关系。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可明显抑制AFB1所致的细胞凋亡。结果提示,CYP2A13在AFB1所致的细胞凋亡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分析发现,C-PARP、C-Caspase-3蛋白表达随AFB1剂量增加而增加,并在20nM AFB1处理时显著增加(P<0.001);Bcl-2蛋白表达随AFB1剂量增加而减少,Bax蛋白表达随AFB1剂量增加而增加。C-PARP、C-Caspase-3蛋白表达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01)。与80nM AFB1处理组相比,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可明显抑制AFB1所致的细胞C-PARP、C-Caspase-3蛋白表达的增加(P<0.05, P<0.001),并可抑制AFB1所致的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减少。结果提示,AFB1引起的B-2A13细胞凋亡可能与线粒体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3、AFB1所致B-2A13细胞DNA损伤和修复作用不同浓度AFB1处理各细胞24h,B-2A13细胞DNA损伤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B-2A13细胞DNA损伤效应强于B-1A2细胞,约为B-1A2细胞的3倍;B-Vector和B-2A6细胞基本无DNA损伤。不同浓度AFB1处理B-2A13细胞6、12或24h,DNA损伤存在着时间-反应关系。与24h+0h处理组相比,换用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其AFB1所致的细胞DNA损伤效应仍继续存在,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DNA损伤效应增强(P<0.001)。而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可明显抑制AFB1所致的DNA损伤(P<0.001)。结果提示,CYP2A13在AFB1所致的细胞DNA损伤中有重要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ATM、p-BRCA1、p-Chk1、p-Chk2、p-p95、p-p53、γH2AX蛋白表达随AFB1剂量增加而增加;p-ATR、Mre11、Ku-80、XLF、Rad50、Rad52的蛋白表达水平基本未变。与20nM处理24h+0h组相比,DNA-PK、p-BRCA1、p-ATM、p-Chk1、p-Chk2、p-p95、p-p53、γH2AX蛋白表达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Mre11、Ku-80、XLF、Rad50、Rad52的蛋白表达水平基本未变。上述实验中,CYP2A13和GFP的表达始终未变,提示细胞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此外,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与80nM AFB1共处理细胞,可明显抑制AFB1所致的细胞p-BRCA1、p-ATM、p-Chk1、p-Chk2、p-p95、p-p53、γH2AX蛋白表达的增加。结果表明,AFB1引起的B-2A13细胞DNA损伤,可能通过激活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的表达而发生。4、AFB1对B-2A13细胞周期的影响80nM AFB1处理各细胞24h,B-2A13和B-1A2细胞出现明显的S期阻滞(P<0.001),且B-2A13细胞S期阻滞现象较B-1A2细胞明显(P<0.001);B-2A13细胞出现的S期阻滞存在着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可明显抑制AFB1所致的细胞周期改变(P<0.001)。结果表明,AFB1所致的B-2A13细胞周期改变主要以S期阻滞为主。5、AFB1所致B-2A13细胞DNA加合物的形成及8-OHdG和γH2AX蛋白的表达与DMSO处理组相比,B-2A13和B-1A2细胞核中有明显的AFB1-DNA开环加合物的形成(P<0.001),但B-2A13细胞相对荧光强度约为B-1A2细胞的9倍(311vs36),B-2A6和B-Vector细胞核中未见AFB1-DNA开环加合物的形成。同样,B-2A13和B-1A2细胞核中8-OHdG的表达明显增加(P<0.001),且B-2A13细胞的相对荧光强度约为B-1A2细胞的3倍(160vs55),B-2A6和B-Vector细胞核中无明显的8-OHdG表达。此外,B-2A13细胞核中出现γH2AX的显著表达(P<0.001),但B-1A2、B-2A6和B-Vector细胞核中未见γH2AX的表达。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可明显抑制AFB1所致DNA加合物的形成及8-OHdG和γH2AX蛋白的表达(P<0.001)。结果提示,CYP2A13可代谢活化AFB1生成AFB1-exo-8,9-环氧化物,并与细胞中DNA结合形成DNA加合物;此外,AFB1可致B-2A13细胞DNA中鸟嘌呤发生氧化损伤,可致细胞DNA发生双链断裂。(四)小结1.AFB1对B-CYPs细胞的损伤效应明显强于AFB2,B-2A13细胞对AFB1的毒作用比B-1A2细胞敏感,远强于B-2A6细胞及空载细胞(B-Vector),结果进一步证实了CYP2A13对AFB1较强的代谢活化能力,可能是AFB1的潜在的优势代谢酶。2.AFB1诱导的B-2A13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发挥作用的,而其诱导的细胞DNA损伤,可能与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的激活有关。3.初步证实了AFB1可诱导B-2A13细胞形成AFB1-DNA开环加合物,并诱导细胞表达8-OHdG和γH2AX蛋白,从而导致细胞氧化损伤并最终发生DNA双链断裂,可能是其导致细胞毒性、细胞凋亡、DNA损伤和细胞周期改变的分子机制。二、AFG1对B-2A13细胞的急性损伤效应(一)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AFG1对B-CYPs细胞的急性损伤效应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初步揭示CYP2A13对AFG1的代谢活化作用,阐明CYP2A13在AFG1所致细胞毒性、细胞凋亡以及DNA损伤中的关键作用,为探讨CYP2A13在空气AFG1及AFB1混合污染引起的呼吸系统损伤及其健康危害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二)方法1、AFG1(或AFG2)所致B-2A13细胞的急性毒效应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AFG1(1~10,000nM)或AFG2(1~100,000nM)处理B-CYPs细胞24或48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此外,分别给予B-2A13细胞以下两种处理:①分别给予100nMAFG1和不同浓度尼古丁(1、10和100μM)或8-MOP(0.01、0.1和1μM)共同培养24、48或72h;②先给予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处理2h,再用1×PBS清洗细胞,最后加100nM AFG1继续处理24、48或72h,然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2、AFG1所致B-2A13细胞凋亡作用用0、5、20和80nMAFG1、80nM AFB1、10,000nMAFB2和10,000nMAFG2处理B-CYPs细胞24h,Hoechst33258染色测定细胞凋亡情况;用0、5、20和80nM AFG1、80nM AFB1和10,000nM AFG2处理B-2A13和B-Vector细胞24h,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情况;此外,先用80nM AFG1与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联合处理B-2A13细胞24h,再用Hoechst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3、AFG1所致B-2A13细胞DNA损伤作用用0、5、20和80nMAFG1、80nM AFB1、10,000nMAFB2和10,000nMAFG2处理B-2A13和B-Vector细胞24h,彗星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作用;此外,用80nM AFG1与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联合处理B-2A13细胞24h,彗星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作用。4、AFG1对B-2A13细胞周期的影响用0和80nM AFG1处理B-CYPs细胞24h,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细胞周期;然后用0、5、20和80nM AFG1处理B-2A13细胞24h,评价AFG1对B-2A13细胞周期的影响。最后,再用80nMAFG1与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处理B-2A13细胞24h,进一步验证AFG1对B-2A13细胞周期的影响。5、AFG1所致B-2A13细胞8-OHdG和γH2AX蛋白的表达用80nM AFG1与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联合处理B-2A13细胞24h,免疫荧光方法检测8-OHdG和γH2AX蛋白,评价AFG1对8-OHdG和γH2AX蛋白表达的影响。(三)结果1、AFG1(或AFG2)所致B-2A13细胞急性毒效应与AFB1的作用类似,AFG1对B-CYPs细胞的毒效应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加,B-2A13细胞的敏感性要显著强于B-1A2细胞,远高于B-2A6和B-Vector细胞,而AFG2对各细胞的毒性都不明显;随AFG1处理时间的增加,B-2A13细胞活性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且有时间-反应关系;AFG1处理细胞48h,B-2A13、B-1A2和B-2A6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140nM,4320nM(约为B-2A13的30倍)和6290nM(约为B-2A13的45倍)。尼古丁和8-MOP都可剂量依赖地抑制AFG1所致的B-2A13细胞的毒性作用,100μM尼古丁或0.1μM8-MOP均可完全抑制AFG1所致的B-2A13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YP2A13在AFG1代谢活化所致的细胞毒作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AFG1所致B-2A13细胞凋亡作用不同浓度AFG1处理B-CYPs细胞,B-2A13细胞凋亡率存在剂量依赖性增加,80nM AFG1处理细胞,其细胞凋亡率略低于同样浓度的AFB1,而10μMAFB2或10μM AFG2处理各细胞,基本未见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与Hoechst33258染色均显示,AFG1对B-Vector、B-1A2、B-2A6细胞基本无细胞凋亡作用。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可明显抑制AFG1所致的细胞凋亡(P<0.001)。结果提示,AFG1的细胞损伤效应明显强于AFG2,CYP2A13在AFG1所致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3、AFG1所致B-2A13细胞DNA损伤作用不同浓度AFG1处理B-CYPs细胞,B-2A13细胞DNA损伤存在着剂量依赖性增加,而B-Vector细胞基本无DNA损伤。与DMSO处理组相比,80nMAFG1可诱导B-2A13细胞发生DNA损伤(P<0.001),其效应略低于同浓度的AFB1;10μM AFB2或10μM AFG2基本不能诱导细胞发生DNA损伤。此外,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可明显抑制AFG1所致的DNA损伤(P<0.001)。结果提示,AFG1的DNA损伤效应明显强于AFG2,CYP2A13在AFG1所致细胞DNA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4、AFG1对B-2A13细胞周期的影响80nM AFG1处理各细胞24h,B-2A13细胞出现S期阻滞(P<0.001),且B-2A13细胞S期阻滞存在剂量-反应关系;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可明显抑制AFG1所致的细胞周期改变(P<0.001)。结果表明,AFG1可引起B-2A13细胞发生以S期阻滞为主的细胞周期变化,CYP2A13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AFG1所致B-2A13细胞8-OHdG和γH2AX蛋白的表达与DMSO处理组相比,B-2A13细胞核中出现8-OHdG和γH2AX蛋白的显著表达(P<0.001);100μM尼古丁或1μM8-MOP可明显抑制AFG1所致8-OHdG和γH2AX蛋白的表达(P<0.001)。结果表明,CYP2A13在AFG1诱发的细胞氧化损伤和DNA双链断裂中发挥重要作用。(四)小结1.AFG1对B-CYPs细胞的损伤效应与AFB1相近,明显强于AFG2,B-2A13细胞对AFG1的毒作用较B-1A2细胞敏感,远强于B-2A6细胞及空载细胞(B-Vector),结果首次证实了CYP2A13有较强的代谢活化AFG1的能力,可能也是AFG1潜在的优势代谢酶。2.初步证实了AFG1可诱导B-2A13细胞表达8-OHdG和γH2AX蛋白,从而导致细胞氧化损伤并最终发生DNA双链断裂,可能是其导致细胞毒性、细胞凋亡、DNA损伤和细胞周期改变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