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根本上说,文学创作是一种审美活动的结晶。文学创作与审美机制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有着血肉联系,审美活动作为掌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的产生是文学创作得以发生的前提。审美活动的自发倾向和本能趋势自然而然地促使着、催化着文学创作的发生和进行。而文学创作也必然成为审美活动的主要场地。任何一次真正的创作都是一次美的追溯、美的回忆和美的追求。研究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的问题,即文学创作的审美发生机制,目的在于探讨在什么条件下,出于什么原因,通过什么方式一般事物就变成了作家的审美对象,自然状态的情感转化为审美情感,激发出作家强烈的创作欲望。本文针对创作主体,拟从发生学入手,结合审美心理因素(审美心理定势、创作动机),运用动态的研究方法,用生成的观点审视文学创作现象,从它的瞬间性、运动性、流变性,交错性、多面性、动力原则和内在生命去把握这一复杂过程,希冀在历史梳理与逻辑建构中推演出较具普遍性的结论,揭示文学创作的美学规律。 一、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的瞬间合成及历时生成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也就是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其艺术表现为瞬间性,是瞬间合成,心理准备却是基于长期的历史积淀,足历时生成的。 (一)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的非理性因素即瞬间合成性。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有着瞬间性、突发性,随机性的特征。文学创作与审美的发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的来临往往有某个事件作为触因。只有当外界刺激与大脑的思索达到某种“耦合”时,才能导致创作发生。 (二)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的理性因素即历时生成性。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往往是突发的,事先难以预料的,仿佛是凭空产生的,没有任何准备。但是,细究起来,我们不难发现,文学创作与审美的发生是源于创作主体长期积累,反复实践,艰苦探求的结果,在偶然中存在着必然,是受理智控制的。 (三)诱发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厚积薄发法、环境心境法、虚静法、开发梦境中的无意识活动法、搁置放松法、刺激诱导法等。 二、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的“幕后导演”——审美心理定势 审美心理定势是创作主体。C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在文学创作活动中,它是引发创作动机、产生创作冲动的直接动力。其潜能一旦激发,便会化作巨大的精神动力和心理能量。可以说;从作家对生活的感知到形象的捕捉,主题的提炼,艺术的构思,每一步。。理定势都在或明或暗地起着作用。它好像一个幕后操纵者,在暗地里制约着作家的创作。 (一)审美心理定势形成的原困。文学创作发生的审美心理定势形成的原困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可以归纳为两大困素,一种为前审美因素,另一种为现审美固素。 (二)审美。C理定势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审美心理定势的个性与共性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是辩证统一的。个体在实践中形成的审美心理结构的个性特征充实、发展了群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共性特征,人类集体在长期审美实践中所形成的共性是个性的基础。 (三)审美。。理定势的正面效应。审美。。理定势一旦形成,便在创作者的心理和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导向和预备作用,对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有着积极意义。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作主体先前的经验,尤其是童年时期的经验;作家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审美感知;审美表象分解、化合成审美意象;高度激发状态的心理场的形成;职业敏感的养成等。 (四)审美心理定势的负面效应。审美心理定势影响文学创作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审美。。理定势的负面效应致使作家思路阻塞,缺乏创新性、灵活性。 (五)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有赖于不断优化审美。C理结构,达到审美超越。作家只有敢于排除传统偏见与习惯的影响,不断自觉地在审美实践中克服定势的负面效应,才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美,创造新美。 2 .厂厂 — —作家主体只有在“同化”、“顺应”的心理基础上,才能展开高效的创作思维活动,达到审美超越,产生美感。 三、文学创作发生的激活状态一一创作动机 动机是文学创作与审美发生的激活状态,是沟通并促使刺激信息与反应信息二者之间产生双向交流和反馈运动所必不可少的内部环节。 (一)创作动机产生的条件。内驱力和张力是文学创作动机发生的心理基础,审美个性心理结构是文学创作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