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国内外的研究者和教师已对培养学习外语的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20世纪60年代至今,国外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纷纷提出了他们各自的观点。国外的研究代表有Hymes (1967), Robinson(1985), Louise Damen (1987), Kramsch (1993), Byram (1997)等。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 (1967)首次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即如何在社会环境中有效地、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美国应用语言学家Robinson (1985)提出“文化多面性”(cultural versatility)的概念,他认为语言和文化教学相结合会提高学生的文化多面性。Louise Damen(1987)把“文化教学”称作语言教学的“第五个维面”(the fifth dimension)并认为其与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的Claire Kramsch教授(1993)也认为文化是语言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外语教学中除了语言知识外,还要适时、适当、适度地导入本国文化和目标语文化,文化教学应该渗透到外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后来Byram(1997)把“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扩展为“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总体而言,他们都强调了语言学习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外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不断深入,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开始看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内的研究代表有刘润清(1989)、胡文仲(1994)、高一虹(1997)、陈申(1999)等。他们都著书立说提倡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并对课堂教学中如何系统地导入文化的内容,包括文化导入的原则、具体方法、大纲设计、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30年来的文化教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目前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方面,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只重视目标语国家文化的输入,片面地强调学生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掌握,却很少涉及母语文化的融入。另一方面,教学和测试手段上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经过数次改革的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虽然高度重视考核学生的听、读、写、译等实用能力,但是依然不能在提高学生的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方面发挥积极的反拨作用。其后果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不懂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的信息,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基于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往往使得跨文化交流成了单向交流;学生做不到主动积极地与谈话对象交流中国文化的信息,只能被动地接受西方文化的信息,这就是“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著名学者曹顺庆(1996)教授就提出文学领域里存在“失语症”这一现象。2000年10月19日,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的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中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随后,国内很多研究者如张为民、朱红梅(2002)、刘世文(2003,2005)、张蔚(2009)、肖龙福(2010)等也关注和研究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现象。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人数众多,学生群体巨大,教学效果对国家的人才培养影响很大。若要改变学生的这种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需要在诸多方面进行革新,包括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测试手段等方面的革新。本研究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以及跨文化交际学等为理论基础,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广西财经学院8位大学英语教师和270位大学英语二年级学生以及广西大学64位外国留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采访和测试等方法对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中文化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目的在于解决三个问题:1、目前国内地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是什么?2、大学英语学生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原因是什么?3、对于解决大学英语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有什么建议?调查结果发现:中西文化在大学英语的教与学中都是不平衡的。一方面,超过60%的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非常感兴趣,但是超过80%的学生承认他们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很弱。另一方面,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测试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是重西方文化而轻中国文化,这些因素也许是导致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直接原因。基于本研究的结果,笔者提出建议:1、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把中国优秀文化内容列入其中;2、优化课程设置,增开中国文化的英语课程;3、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增加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4、完善考试形式,把中西文化作为一个部分融入各类英语考试中;5、大学英语教师也需要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6、在大学英语课堂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把中西文化相互融合于教学中,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