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使用竹材的历史十分悠久,竹材是人类使用最早的建筑材料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竹材及其竹制品在结构方面的用途获得了稳步增长。竹子因其生长快和加工简便等优点,有望取代了生长缓慢的普通阔叶木材,成为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可再生原料。竹子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低成本,可再生性,分布广泛等特点,使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由于竹子生长快且根系发达,竹子是良好的碳的储存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北美,大部分的住宅采用的都是轻型木结构。造价低廉的轻型木结构住宅曾经而且将来还将继续占据了住宅市场的主导地位。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的匮乏,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木结构住宅的推广应用,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木材的替代品。轻型竹结构房屋在我国属于新兴的建筑结构形式,因此迫切需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的研究工作由湖南大学现代竹木及组合结构研究所实施,结合“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IRT0619)、“美国蓝月基金项目”(710082)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38002)对现代竹结构房屋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本文介绍了现代竹结构住宅的试验、设计和建造,详细介绍了平台式竹结构住宅的基础、墙体、楼盖、屋盖等方面的特点。轻型竹结构住宅充分的利用了竹材的轻质高强、加工性能好和较好的耐久性能的优点,主要解决了现代竹结构住宅在抗震性能、防潮、防蚁和室内空气品质等方面的一些技术难题。本文对六榀5m和6m跨度的竹结构屋架进行了检验性试验和全跨破坏性试验,并分析了屋架的主要破坏形式及影响其承载力的一些主要因素。传统的屋架设计方法通常假定节点为铰接或刚接,忽略了节点的半刚性,这种假定不符合屋架的实际受力特性。本文通过考虑屋架结点的半刚性特性,对比分析了不同节点模型状态下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半刚性节点模型的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本文选择了能够反映实际“单户竹结构房屋”特点的底层一个长宽高为3.66m×2.44m×2.6m的房间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和推覆试验。在每个水准和试验阶段结束前后进行白噪声扫频。本文主要研究了模型结构房屋在不同的地震水准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底梁板与墙骨柱的竖向相对位移以及地脚螺栓内力的变化。竹结构模型房屋在经历振动台试验后,未经任何修复与加固即进行推覆试验直至破坏。模型结构薄弱部位为剪力墙中墙面板边缘的钉连接,通过加密板边缘的钉子,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和整体刚度,保证水平地震作用较好地传递。本文的试验未考虑装饰层的影响,因此本文的研究是偏于保守和安全的。不同于传统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竹结构住宅缺乏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尤其极端荷载条件下的结构反应,如地震或风荷载下。本文介绍了竹结构住宅的抗震性能特点,并对竹结构房屋的抗侧力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总之,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研究轻型竹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为其在国内的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