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病”范畴。中医学认为中风病之病位在脑络,病理改变为脑络虚滞导致脑络瘀阻,治疗则以化瘀通络为主。在前期的实验中,我们曾用祛瘀生新方对脑梗死大鼠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祛瘀生新方可以增强脑梗死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并促进脑缺血半暗带区的微血管新生,以达到化瘀通络之目的。对于通络之法,清代医家叶天士提出“络以辛为泄”、“酸苦甘腻不能入络”,指出了以药物性味分类而言,辛味药对疏通络脉具有重要作用。本课题拟采用线栓法复制脑梗死大鼠模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对脑梗死大鼠治疗性血管新生的角度,将辛味化瘀通络和非辛味化瘀通络进行对比研究,为中医学络病的辛味化瘀通络提供相应的实验数据和应用基础。方法:1、理论研究采用文献整理,结合临床实践的方法。2、本实验设6组:正常组、模型组、辛味低剂量组、辛味高剂量组、非辛味低剂量组、非辛味高剂量组。以线栓法复制脑梗死大鼠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给予辛味化瘀通络方、非辛味化瘀通络方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7天后,进行以下检测:以RT-PCR法观察大鼠脑组织VEGFmRNA表达的情况;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辛味化瘀通络法和非辛味化瘀通络法对大鼠脑组织VEGF抗原蛋白及CD31阳性微血管密度的影响。结果:1、“化瘀通络”法通过化除瘀血,疏通络道,促进新血化生及新络再生。2、模型组、辛味化瘀通络及非辛味化瘀通络各组的微血管密度(MVD)比正常组均有所增加,辛味高剂量组、非辛味高剂量组增加尤其明显,特别是辛味高剂量组增加最明显。辛味化瘀通络与非辛味化瘀通络各组均可以增加大鼠脑组织VEGF蛋白细胞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辛味高剂量组与非辛味高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辛味低、高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辛味低、高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辛味化瘀通络和非辛味化瘀通络均可以促进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半暗带区的VEGF蛋白表达,也与剂量呈正相关的关系,并且辛味化瘀通络组明显。模型组、辛味通络及非辛味通络各剂量组VEGF165mRNA表达水平均有所增强,而辛味通络高剂量组增强更明显。结论:辛味化瘀通络法和非辛味化瘀通络法均可增强线栓法脑梗死大鼠脑组织CD31阳性微血管密度,可能是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来实现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并且辛味化瘀通络法的作用强于非辛味化瘀通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