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医患矛盾并未得到有效缓解,针对医院以及医务人员的暴力攻击愈演愈烈,由医患纠纷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不时见诸于媒体,医患关系已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社会的优良传统是以人为本,重视人们的心理变化,全面考虑社会大众的利益,国家如此,社会如此,每个行业也应如此,尤其是医疗这个行业,更应全心全意的关心病人,为病人遵守个人隐私,与病人经常接触,了解病人真正的心理需要。研究表明,在我国现今的医疗服务中缺乏医学人文关怀,成为医患矛盾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根据2012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及2014年中日友好医院院级课题的具体要求,针对医患关系紧张这一焦点问题,从医学人文关怀的角度,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医学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初步构建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同时将指标体系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以更好的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相互理解与支持,为患者创造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绪论。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对象与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框架与内容、主要工作及创新性。第2章医学人文关怀理论概述。阐述医学人文关怀的概念、领域、原则、作用等。重点论述了在医学模式变迁形势下医学人文关怀的现状及加强医学人文关怀应加强的几个方面。第3章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选用半结构化访谈法,访谈各临床科室及职能部门专家;以扎根理论作为资料整理和分析的指导理论,归纳整理各专家访谈资料,形成医学人文关怀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应用的框架理论。第4章基于德尔菲法(Delphi)的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体系研究。运用Delphi法开展专家咨询,应用Excel表和SPSS 17.0统计软件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门诊和住院分别包含55和57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具有层次性的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体系。第5章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体系的权重研究。在前期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门诊及住院医学人文关怀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第6章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体系在综合医院的应用。根据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确定了医学人文关怀的门诊及住院病房的具体手段,门诊选择某年投诉量排在前三位且门诊量相当的科室,病房选取某年医患纠纷发生率排在前十位且病床数相当的三个科室病房进行应用,兼顾内科与外科,评价医学人文关怀措施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第7章结论与建议。总结讨论研究结论,对医学人文关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提出相关建议,并总结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展望。本研究主要成果及结论有:通过对医患关系及医学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对医患关系及医学人文关怀的概念,发展历史,涉及的领域,发展现状及应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为下一步指标体系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比较全面系统收集了近十年来医学人文关怀及医患关系的相关文献。从国内外搜索到的文献总量来看,医患关系研究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文献数量逐年上升,其关注程度不断上升。通过定性研究方法对各位专家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提炼形成共性的研究结论。定性研究方法中的专家访谈法和扎根理论法,有效收集、整理和归纳大量主观、无法量化的资料。定性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提炼出医学人文关怀的理论框架。研究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运用Delphi法确定医学人文关怀各层次指标是可行的。通过两轮专家咨询,进入指标体系四个维度的一、二、三级指标均为专家所共识,初步构建了一套较全面、适用性较强的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每项指标内涵明确,易于理解,并且经层层筛选,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代表性,能较全面地反映医学人文关怀的几个方面。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医学人文关怀一、二、三级指标的权重及组合权重进行计算,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及排序,为医学人文关怀措施的实际操作和具体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和可实施程度逐步开展。指标体系也可为医院建立医学人文关怀制度,进行医学人文关怀考核提供依据。在具体应用上,选取的权重相对较高的医学人文关怀干预措施对医护人员认知总体来说有影响,初步验证了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医学人文关怀具体措施在应用时应分步实施,需要从最简单的一个动作,一句语言,一个表情,一次关心做起,使得医护人员在这些方面逐步形成工作习惯,不可一蹴而就。且在执行过程中,应将人文关怀具体措施逐步纳入工作制度,形成规范,最终形成医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