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2010—2017年,中国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由19980亿元增至47561亿元,增幅远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GDP)。数字庞大的老年医疗群体、不断攀升的慢性病人数和普通百姓对健康越来越高的要求,使政府和医疗体制都面临巨大挑战。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并不比我国好多少。比如,美国慢性病已经使医疗系统陷入困境。英国的全民健康服务体制虽然缩短了慢性病患者就医等候时间,但是无法抵消急剧增高的医疗费用。这是一个全球所有医疗系统面临的难题,我们在寻找看起来还没有人给出的答案。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将“分级诊疗制度”列为需要重点突破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的首位。2017年7月,重庆市人民政府以医联体为抓手,积极建设慢性病分级诊疗制度,规划50种急、慢性疾病基层首诊,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剖析国内外慢性病分级诊疗模式,探求慢性病管理和分级诊疗制度的本质,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以慢性病管理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切入点,以医联体为抓手,对不同模式的医联体运行现状、慢性病管理的目标、分级诊疗制度的重点难点提出对策建议。总结经验,以期待为我国慢性病管理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参考意见。研究内容第一,对国内外慢性病分级诊疗模式进行梳理和归纳。第二,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各种不同组织形式的医联体、从疾病管理学方面对慢性病重新分类、明确分级诊疗制度的定义和内涵、梳理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病管理ICCC框架。第三,医联体模式下重庆慢性病分级诊疗运行现状。第四,分析医联体模式下重庆市慢性病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五,优化医联体模式下重庆市慢性病分级诊疗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除了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慢性病管理模式进行梳理以外,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双向转诊模式:院管院办和兼并重组模式(紧密型医联体模式)、托管和联合体模式(半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对口支援模式(松散型医联体模式)之间进行比较。通过调查法对重庆市9所三甲医院和8个区县慢性病患者就医意向、对双向转诊的认识和态度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博弈论和非对称性合作模式,以及结合疾病管理的发展变化,提炼出慢性病分级诊疗的做法和经验。研究结果第一,国家宏观层面强调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但是并没有提出有效的理论框架支撑。重庆市慢性病管理,缺乏国家指导意见,仅仅是在地方政府牵头下,以政策引导,建立多种形式“医联体”分级诊疗模式。除了各级公立医院服务外,其他社会健康管理团队、商业医疗保险公司没有积极参与慢性病管理中,尚未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第二,重庆市一次性推出50种急、慢性病基层首诊,其中超过一半为慢性病,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是巨大的考验。各级医疗服务机构或者医联体内部并未指定明确的双向转诊细则,双向转诊不流畅。第三,健康管理组织辅助自我管理没有形成团队模式,没有高效的信息平台。对策建议1、完善慢性疾病管理体系,从“以治疗疾病为中心”转换到“以健康管理为中心”。2、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医疗保险政策引导人民群众基层就医,制定分级诊疗制度评价标准,鼓励扩大紧密型医联体实施范围,完善基层卫生服务功能,纠正传统刻板印象,完善分级诊疗制度。3、完善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促进患者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