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是接受美学赖以生存的根本,接受美学的诞生、发展、乃至最后的衰败,与其读者密切相关。主体性视角下的接受美学研究,首先需要了解姚斯、伊瑟尔理论中的读者主体形象,找出其主体性特点,分析优劣,引出读者主体性的困境——即接受美学读者主体性在理论中不断膨胀,难以被有效限制和正确引导。这而目前的接受美学实际真正无法解决这个两组矛盾,因此需要借由与接受美学关系紧密的三个理论流派——形式主义、现象学美学、哲学诠释学,从其源头上对读者主体性的构造进行反思。最终,以现象学美学作品本体论为基础,借助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提供的文学性差异,通过哲学诠释学赋予的理解历史性和辩证性,确定读者在接受理论中的定位,以及文学交流中读者与作品的关系——主体间性,描绘出接受美学真正的文学交流图景。、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接受美学研究的基本背景,对目前国内关于接受理论的读者研究进行分类,总结不足,提出课题,并阐释研究价值。第一章,首先从接受美学内部分析读者主体性困境的内涵,即读者主体的抽象性、理想性导致的主体性不断膨胀,而接受美学自身又难以对此进行有效的限制。然后从外部——西方主体性思想影响下的现代性语境中,分析这种主体性困境的深层理论根基。第二章,从接受美学所吸收的思想中找寻这种主体性困境的产生原因。有三个思想与其关系密切,分别是: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结构主义、以英伽登为代表的现象学美学、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这三种思想要么在读者主体性留有缺陷,要么就是遭到了接受美学的误解或否定,通过重现梳理接受美学与三者的关系,找出其主体性困境的产生原因,重新找回其读者主体性的合法性。第三章,以主体视角作为基本参照,从读者范畴、读者与作品的关系、以及主体间性的文学交流三个角度,尝试解决接受美学的读者主体性困境。以哲学诠释学为指导,用问题视野进一步描述接受美学的交流图景。结语,归结全文的中心内容,接受美学最终形成以现象学美学的文学本体论为起点,以哲学诠释学的交流观为指导,以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的作品分析为方法的交流美学。结合接受目前的理论实际,强调其重点不应放在读者自身,而是需要返回到作品,通过作品限制引导读者主体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