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射性肠炎(RE)是腹部肿瘤放射性治疗常见的并发症,该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进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寻找到放射性肠炎治疗的有效方法,对保障抗肿瘤的治疗效果以及提升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证实乌司他丁(UTI)可以减轻多种疾病所致的肠粘膜损伤,本研究拟将乌司他丁应用于大鼠放射性肠炎的治疗,并从动物实验以及细胞实验两个层面探讨其作用效果及可能的药理作用机制。
动物实验步骤如下,将大鼠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日只进行称重,不做其他干预。生理盐水组以及乌司他丁组,全腹部放射的基础上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或乌司他丁干预,动物每日称重及行为学观察。各组于辐射后4天、16天,分别留取血液及小肠标本,血液用于检测内毒素,小肠组织用于检测炎症因子、炎症蛋白、自噬蛋白以及凋亡蛋白。
经研究显示,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两组的炎症因子IL-6、IL-10、TNFα、IFNβmRNA水平,辐射后都出现明显升高,且乌司他丁组炎症因子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说明乌司他丁有效的抑制了大鼠小肠的炎症反应。Westernblot所检测的炎症相关蛋白,辐射后生理盐水组JNK和p38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说明辐射导致炎症反应增强;加入乌司他丁的治疗组磷酸化水平又有所下降,说明乌司他丁能够有效的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辐射处理后,检测自噬相关的p62蛋白,生理盐水组p62蛋白水平显著下调,说明辐射导致自噬增强;加入乌司他丁的治疗组中p62蛋白又有所回升,说明乌司他丁有效的抑制了辐射后细胞的自噬。检测凋亡有关的蛋白PARP,生理盐水组Cleaved-PARP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说明辐射导致凋亡增强;加入乌司他丁的治疗组Cleaved-PARP蛋白水平又有所下降,说明乌司他丁有效的抑制了辐射后的细胞凋亡。
辐射后的4天以及16天,空白对照组血液中内毒素结果均为阴性,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的内毒素含量都出现了明显的升高。同一时间点,生理盐水组的内毒素含量都明显高于乌司他丁组。辐射后4天和16天两个不同时间点比较,乌司他丁组内毒素含量出现明显的下降,而生理盐水组下降程度不明显,说明乌司他丁能够有效的抑制大鼠小肠细菌的过度繁殖,降低小肠菌落数和细菌移位的发生率。
大鼠辐射后第1天,各组精神状况、反应灵敏度等一般状况无明显变化,未见腹泻症状。辐射后的第2天,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出现聚集、畏寒、发抖、大便呈水样便。辐射后的第3天,生理盐水组大鼠基本不活动、弓背扭体、水样便以及血便,而乌司他丁组大鼠一般状况开始缓解。直到实验结束,生理盐水组大鼠一般状况越来越差,乌司他丁组逐渐好转。空白对照组大鼠体重正常,缓慢生长,两辐射组大鼠的体重都出现明显的下降。辐射后第1天,三组大鼠体重基本持平,辐射后第2天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较空白对照组大鼠体重开始下降。在后期的治疗中,乌司他丁组大鼠状况逐渐好转,体重开始一定程度的增长,生理盐水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在辐射后16天期间,生理盐水组死亡5只,乌司他丁组没有死亡。综上说明乌司他丁能够改善大鼠的精神状况、反应灵敏度等一般状况,改善大鼠小肠情况,有效地抑制大鼠的腹泻、便血,对于放射性肠炎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本实验也从细胞水平进行验证,步骤如下: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细胞正常培养,密度到80%-90%(2-3天)传代一次。预先培育的IEC-6细胞浓度调整至1×106cell/ml,均匀的铺于6孔板中,共有细胞15板,随机分为三组,分组方法同动物实验,在第二天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进行辐射。选取辐射后4h、7h、24h、48h、72h五个时间点,各组选取一个细胞板,消化细胞冻存留检,分别用ELISA法检测细胞的炎症因子和WB法检测自噬蛋白。辐射后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炎症因子IL-6,IL-1β都出现明显升高,但前组明显高于后组,说明乌司他丁有效的抑制了IEC-6细胞的炎症。WB法检测IEC-6细胞相关的自噬蛋白p6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p62蛋白水平显著下调,说明自噬增强,加入乌司他丁的治疗组p62蛋白又有所回升,说明乌司他丁有效的抑制了辐射后细胞的自噬。
结论: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发现,大鼠小肠被放射线辐射后会出现明显的放射性肠炎症状,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辐射导致的炎症反应、细胞自噬及凋亡,从而改善大鼠小肠状况,对于放射性肠炎有一定的治疗意义,为放射性肠炎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的新方向。
动物实验步骤如下,将大鼠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日只进行称重,不做其他干预。生理盐水组以及乌司他丁组,全腹部放射的基础上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或乌司他丁干预,动物每日称重及行为学观察。各组于辐射后4天、16天,分别留取血液及小肠标本,血液用于检测内毒素,小肠组织用于检测炎症因子、炎症蛋白、自噬蛋白以及凋亡蛋白。
经研究显示,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两组的炎症因子IL-6、IL-10、TNFα、IFNβmRNA水平,辐射后都出现明显升高,且乌司他丁组炎症因子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说明乌司他丁有效的抑制了大鼠小肠的炎症反应。Westernblot所检测的炎症相关蛋白,辐射后生理盐水组JNK和p38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说明辐射导致炎症反应增强;加入乌司他丁的治疗组磷酸化水平又有所下降,说明乌司他丁能够有效的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辐射处理后,检测自噬相关的p62蛋白,生理盐水组p62蛋白水平显著下调,说明辐射导致自噬增强;加入乌司他丁的治疗组中p62蛋白又有所回升,说明乌司他丁有效的抑制了辐射后细胞的自噬。检测凋亡有关的蛋白PARP,生理盐水组Cleaved-PARP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说明辐射导致凋亡增强;加入乌司他丁的治疗组Cleaved-PARP蛋白水平又有所下降,说明乌司他丁有效的抑制了辐射后的细胞凋亡。
辐射后的4天以及16天,空白对照组血液中内毒素结果均为阴性,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的内毒素含量都出现了明显的升高。同一时间点,生理盐水组的内毒素含量都明显高于乌司他丁组。辐射后4天和16天两个不同时间点比较,乌司他丁组内毒素含量出现明显的下降,而生理盐水组下降程度不明显,说明乌司他丁能够有效的抑制大鼠小肠细菌的过度繁殖,降低小肠菌落数和细菌移位的发生率。
大鼠辐射后第1天,各组精神状况、反应灵敏度等一般状况无明显变化,未见腹泻症状。辐射后的第2天,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出现聚集、畏寒、发抖、大便呈水样便。辐射后的第3天,生理盐水组大鼠基本不活动、弓背扭体、水样便以及血便,而乌司他丁组大鼠一般状况开始缓解。直到实验结束,生理盐水组大鼠一般状况越来越差,乌司他丁组逐渐好转。空白对照组大鼠体重正常,缓慢生长,两辐射组大鼠的体重都出现明显的下降。辐射后第1天,三组大鼠体重基本持平,辐射后第2天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较空白对照组大鼠体重开始下降。在后期的治疗中,乌司他丁组大鼠状况逐渐好转,体重开始一定程度的增长,生理盐水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在辐射后16天期间,生理盐水组死亡5只,乌司他丁组没有死亡。综上说明乌司他丁能够改善大鼠的精神状况、反应灵敏度等一般状况,改善大鼠小肠情况,有效地抑制大鼠的腹泻、便血,对于放射性肠炎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本实验也从细胞水平进行验证,步骤如下: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细胞正常培养,密度到80%-90%(2-3天)传代一次。预先培育的IEC-6细胞浓度调整至1×106cell/ml,均匀的铺于6孔板中,共有细胞15板,随机分为三组,分组方法同动物实验,在第二天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进行辐射。选取辐射后4h、7h、24h、48h、72h五个时间点,各组选取一个细胞板,消化细胞冻存留检,分别用ELISA法检测细胞的炎症因子和WB法检测自噬蛋白。辐射后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炎症因子IL-6,IL-1β都出现明显升高,但前组明显高于后组,说明乌司他丁有效的抑制了IEC-6细胞的炎症。WB法检测IEC-6细胞相关的自噬蛋白p6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p62蛋白水平显著下调,说明自噬增强,加入乌司他丁的治疗组p62蛋白又有所回升,说明乌司他丁有效的抑制了辐射后细胞的自噬。
结论: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发现,大鼠小肠被放射线辐射后会出现明显的放射性肠炎症状,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辐射导致的炎症反应、细胞自噬及凋亡,从而改善大鼠小肠状况,对于放射性肠炎有一定的治疗意义,为放射性肠炎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