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辽河西部凹陷沙四段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以沉积学原理、油气勘探地球化学、非常规油气地质及油气成藏理论等为指导,在综合应用前人研究成果、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基础上,采用多种分析化验手段,立足于已发现油藏的基础特征,对致密油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发育状况、储层条件、运聚特征及源储配置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了沙四段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优选了致密油有利发育区。对沙四段已发现油藏的分析表明,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辽河西部凹陷沙四段致密油藏为研究对象,以沉积学原理、油气勘探地球化学、非常规油气地质及油气成藏理论等为指导,在综合应用前人研究成果、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基础上,采用多种分析化验手段,立足于已发现油藏的基础特征,对致密油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发育状况、储层条件、运聚特征及源储配置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了沙四段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优选了致密油有利发育区。对沙四段已发现油藏的分析表明,沙四段以非常规致密油藏为主体,常规油藏仅在高升地区的局部发育且面积极小。对沙四段致密油藏的成藏特征研究表明:①沙四段油气来源于自身;②烃源岩累积厚度大,最高可达数百米,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Ⅱ1型次之,有机质丰度达到好-最好的标准,烃源岩整体处于成熟演化阶段,排烃效果较好;③致密储层单体较薄,累积厚度大,以泥质云岩为主,脆性较高,物性差,孔喉较细,孔隙连通性较差,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集空间为微孔、微裂缝及宏观裂缝,以裂缝型及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④溶蚀及破裂作用对致密储层具有建设性作用,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⑤运移阻力主要为毛细管阻力,生烃增压是运移动力,裂缝不仅为运移通道,也是油气赋存空间;⑥烃源岩与致密储层呈互层状叠置发育;⑦源岩与储层的分布及厚度、裂缝的发育程度、源储互层发育是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⑧沙四段致密油大面积连片分布,主要发育于沙四期的凹陷斜坡区和凹陷中部。
其他文献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日益复杂,综合录井仪在现场油气钻探与开发中被地质和钻井技术人员广泛使用。由于综合录井仪采集的工程参数与判断工程事故的发生密切关联,为能准确及时的对工程参数进行采集,避免因传感器故障影响录井系统的控制、检测等方面,产生误诊断、误报警,甚至引起井涌、井喷等灾难性的后果,综合录井仪配套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必须得到有效保证。目前国内由于油田油井数目众多和受现场设备的限制,对不同型号的综合录井
我国的勘探重心逐步由东部平缓地区转向西部复杂地区,西部地区地貌特征独特、地下地质构造复杂,这两个因素导致实际地震记录中噪音发育十分严重,极大的降低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如何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保证地震资料解释的可靠性,成为现阶段工作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常规去噪手段根据噪音与有效波在某一域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来对有效信号和噪音进行分离。但基本所有的去噪方法都存在去噪针对性强,损失有效波能量的问题。因此,研
川东北地区的生物礁气藏为碳酸盐岩岩性圈闭气藏,具有与围岩的物性差异小、埋藏深、储层较薄、横向变化大及地震反射波场复杂等特点,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川东北地区生物礁气藏勘探难度和勘探风险。本次研究采用以地质为指导、测井为桥梁、地震叠前反演为实现手段的多信息生物礁储层预测方法对HLC地区生物礁储层预测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生物礁的地质特征、生物礁储层的地质特征,为生物礁储层预测奠定了地质基础。然后对生物
切削颤振会导致零件加工质量变差、加工过程中噪音过大、机床主轴易受到损坏、刀具寿命缩短等。目前,避免切削颤振最有效的方法是绘制机床切削稳定性叶瓣图,进而据此优化切削加工参数,以期实现稳定切削状态。绘制稳定性叶瓣图的前提是事先获得机床刀尖点频响函数,因此,本文对机床刀尖点频响函数预测过程中涉及到的工具系统典型结合部动力学特性辨识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有限单
莲花山~张家坪地区是川西南部的产能接替区,ZJX井、LHX-1井等获高产天然气流,坚定了“莲花山~张家坪构造带整体含气”的信心。为了加快扩大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勘探开发,以及下一步的井位部署提供地质建议,本论文以川西南部莲花山~张家坪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研研究区前人研究成果与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多口勘探开发井的钻井、测试及分析化验和测井资料,采用
在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河流相储层的油气储量在探明储量中的占比达到46%左右,可谓储量丰富。然而,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油气的平均采收率仅有30%左右,这意味着约70%的油气滞留于地下。这些滞留油气中,约35%左右因受到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从而成为可动剩余油。为了提高油气采收率、改善剩余油挖潜,如何从地震勘探中精细认识储层非均质性成为当前研究的核心。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由于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不断提高,侏罗系煤系地层砂岩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由于受到煤层屏蔽效应,难以有效地开展含油砂层预测。通过调研,弄清楚煤层强能量屏蔽作用的形成机制以及剔除煤层强能量的技术方法。以红台-疙瘩台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的沉积储层特征,建立典型储层模型并进行正演,分析煤层和下伏薄砂层的频率、能量响应特征,以及煤层对下伏不同厚度薄储层识别精度的影响;利用实际地震数据
深层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使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理研究也越来越重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次生溶蚀孔隙是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深达8000 m的地层仍发育溶洞,说明溶蚀作用对深层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巴楚-塔北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实际地质分析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层碳酸盐岩溶蚀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构造和沉积特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