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融结合一般是指通过紧密型债权债务关系、股权参与等形式使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资本结合起来以及由此给双方带来的在产权结构、人事参与、治理制度等方面的融合关系。它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具有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产融双方竞争力、优化经济资源配置的功效。相较于传统的产融结合而言,现代产融结合的动因已经不再是仅为了控制权和追求利润最大化,更多的是出于规模扩张、分散股权、回避风险等需要。从城商行的角度讲,在自身规模扩张的要求以及资本充足率监管趋严的情况下,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资金本补充难度极大。特别是对于非上市的城商行来说,资本金募集的渠道相对有限,向企业股东进行定向募集成为其补充资本金的主要方式。再加上一般企业难以满足银行如此大的资金需求,因此资金充裕的大型企业自然成为了其增资扩股的重要对象。城商行瞄准大股东资源模式的产融结合战略不仅可以使银行获得持续资本补充和大股东的资源支持,还能围绕大股东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开展业务,实现市场、客户和渠道的快速扩张,并形成与大股东之间的协同发展。因此,城商行的瞄准大股东资源的产融结合战略成为我国城商行未来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对国内外产融结合理论和文献进行回顾,对具有代表性的产融结合理论进行整理并归纳总结。其次,对产融结合的基本概念及容易混淆的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从交易费用、信息不对称等理论的角度,对产融结合的原因作初步探讨,进而分析产融结合会带来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再次,以昆仑银行为案例,对城商行的产融结合进行具体分析,该部分包括昆仑银行基本情况分析、产融结合前后的整体状况描述、昆仑银行进行产融结合的原因分析、昆仑银行如何利用大股东资源进行业务拓展即产融结合对昆仑银行产生的正负经济效应、以及在面对这些负效应时应该采取的对策。最后,结合昆仑银行的案例,总结出实现城商行式的产融结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商业银行引入产业资本,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并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产权和治理结构的变革;二是利用大股东资源,围绕大股东资源开展业务,实现市场、客户以及渠道的快速扩张,突破地域限制,发挥与大股东产融结合的协同效应;三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和各方面条件具备后,城商行可与产业部门相互参股和持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融合。并针对以上三阶段出现的问题提供改进的对策建议。综上所述,本文以昆仑银行为研究对象,运用产融结合理论,结合昆仑银行产融结合后的整体发展状况,分析昆仑银行进行产融结合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效益,借此探寻城商行产融结合的动机、机制、效率和风险,希望为推进我国城商行产融结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