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会女校的产生是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竞争的结果,它体现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然而,在教会女校的发展过程中,一面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另一面却是不断的中国化。关于湖南地区教会女校的研究成果不多,个案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福湘女校办学时间长、影响大,具有典型性。本文立足于学校这个“小社会”,结合校园以外的“大社会”,以福湘女校为例对教会女校进行剖析。教会女校的发展历程是一场各方博弈的拉锯战,中国籍教师、教会学校女生及社会舆论在这个过程中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以推动教会女校的变异。笔者拟从冲突和变异的角度出发,来探究近代教会女校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全文由绪论、冲突与变异中前行的福湘女校、教师群体与校方的冲突及教育宗旨的变异、女生群体与校方的冲突及教育效果的变异、社会舆论与校方的冲突及教育环境的变异、结语等六部分组成。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综述、选题意义、研究条件以及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介绍福湘女校建立的大背景及其发展过程。第二、三、四章是本论文的重心,笔者主要以福湘女校为例,对教会女校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冲突和变异进行具体的分析。笔者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阐述:首先,校内的中国籍教师作为民族主义的代言人,在教育宗旨上与福湘校方发生了或温和或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直接导致福湘女校的变化;其次,福湘女校的教化对象—女学生们并非任由校方塑造的泥巴,她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教会女校的教化效果发生变异;最后,社会舆论的审查和改造在福湘女校的变异中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结语则对福湘女校在湖南教会女校的地位与影响做出总结与评价。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而言,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教育从未被纳入学制系统。大多数女性都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因而只能安于小家庭之中,未能掌握参与公共事务的知识与能力。而进入近代以来,一方面,由于西方文化对中国的侵袭,另一方面,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民族主义者提倡兴女学以实现国家的强盛,而女性则将受教育、尽义务、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作为争女权的条件之一。教会女校成为不同利益群体为达成各自目标而共用的渠道,这势必导致教会女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冲突,发生变异。福湘女校是一个交叉点,它既是传教士传播西方文化的阵地,也是以中国籍教师为代表的民族主义者实现抱负的场所,更是女性谋求自身发展的平台。不同的利益诉求使得福湘女校在发展中不断产生冲突和变异。本文以福湘女校为个案进行研究,不仅能使我们对教会学校的认识更加深入,也有利于加深对湖南社会近代化历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