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苦难题材的艺术表现及审美内涵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0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处于外族入侵和内部动乱的困苦时期,从当时至现在有许多画家创作出大量反映这一时期社会剧烈动荡的作品。在全国各级画展中这类作品也很多,它们又可细分为苦难题材、抗战题材和苦情题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苦难题材作品有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艺术特色,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学习。文章探讨以《矿工图》为代表的苦难题材的界定以及与抗战题材、苦情题材的关系,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苦难题材展现了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民,抗战题材作品是表现“抗争”这一主题,激发人民的抗日热情和斗志,而苦情题材主要表现下层民众艰辛生活。论文的重点在对苦难题材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分析上,以蒋兆和的《流民图》和周思聪的《矿工图》为例,本文详细论述了苦难题材作品的构图、造型、用笔、用墨和用色。由《流民图》的众生象并置的构图到《矿工图》人物交错重叠的构图,由融写实与笔墨渲染的造型到表现主义夸张变形的造型,以及运用了粗笔涩线、重墨叠加的用笔和用墨,画家创造性地运用中国画绘画语言,营造出压抑沉重、触目惊心的画面效果,呈现了那段时期人民流离失所、受尽迫害、灾难深重的沉痛经历,是对侵略暴行的有力控诉和抗议。通过对苦难题材中国画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类作品具有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的现实意义,彰显出艺术家的人文情怀和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并且在绘画语言上创造出与之极度融合的表达方式,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1.首次提出“苦难题材”中国画的概念,探讨了与之相近题材的区别。2.具体分析了苦难题材作品的绘画语言,揭示这类作品在构图与笔墨上的艺术表现特征。本课题研究深化了对苦难题材的认识,同时,他们的成功会对当代中国画创作带来有益启示。
其他文献
屋木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卷中极为重要的景物之一,也是画卷中主要的构成要素,是画家寄情于山水之间的心灵居所。通过有限的画面来表现无限的空间和意境,是中国古代画家的共同追
期刊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各国的民族电影都在不同程度地遭受着来自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强势入侵,华语电影也不例外。为应对好莱坞电影的大肆入侵,各国不断探索振兴民族电影之路
纵观雷诺阿的电影,一种由内容与形式结合而成的“诗意品格”贯穿始终,即由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人道主义、宿命意识所组成的主题内涵和由运动长镜头、景深镜头所构成的镜头语
期刊
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还在硝烟弥漫的时候,基督教(新教)的传教士已来到厦门布道,从而使厦门成为除广州以外最早传入基督教的城市。而作为传教重要手段和工具的基督教音乐也随之
本文紧紧扣住“罪恶电影”这一关键词,综合运用电影学、社会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现代主义哲学等方法,对波兰斯基的电影进行系统研究。   论文第一章首先对波兰斯基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