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失智老人及其认知能力干预逐渐引起了社会关注。失智是指由于慢性或进行性大脑结构的器质性损害引起的高级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是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出现的,持久的、全面的认知能力的衰退。失智主要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由于其具有不可逆性,所以越早干预越能够有效延缓病程的恶化。如何通过对失智老人认知能力衰退的有效干预去延缓失智病程的发展,也因此成为眼下迫在眉睫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生命质量的重视,目前对失智老人的治疗模式也开始从原有“病理—生理”单一治疗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新型模式转化,社会工作介入也成为非药物干预方式的一种新途径。本研究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期望探索如何采用社工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早期失智老人的认知能力衰退进行干预,从而帮助他们改善认知能力、延缓失智进程。研究者于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在南京市X老年人服务中心进行专业实习工作。实习期间,研究者接触到目前处于失智早期的案主刘奶奶。在全面收集案主资料后,研究者发现影响刘奶奶认知能力衰退的具体表现为记忆力混乱;注意力分散;表达力受损。进一步研究后,研究者找出了导致案主认知能力衰退的两大影响因素—认知训练不足及社交活动缺乏。研究者以增加案主认知活动训练、提高沟通表达能力为主旨,根据案主认知能力衰退的具体表现,将介入方向操作化记忆力、注意力和表达力三个维度,为案主设计出针对性的介入方案。以社会支持理论和叙事治疗理论为基础,运用量表评估法、个案访谈法及参与式观察法,对案主进行个案介入。本研究的介入总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案主会面,建立关系;第二阶段:叙事疗法,回忆往昔;第三阶段:手工疗法,寓助于乐;第四阶段:认知训练,动手动脑。根据量表得分评估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和访谈资料分析,研究者发现案主在记忆力、注意力和表达力三方面都有了一定改善,认知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同时,案主的精神面貌也逐渐好转,自尊自信有了很大提升,开始乐于与人沟通交流,整体呈现积极向上的状态。介入基本达到预期的服务目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服务效果。研究结束后,研究者从运用模式、介入技巧和社工伦理困境三方面展开了相应的反思。最后,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完善对失智老人支持体系的构建;二、提高对失智老人照顾者的关注;三、加强对失智老人相关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