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仇文化是人类各民族都拥有的、延续了数千年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对中国文学,特别是武侠小说的创作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一般作家采用复仇模式,主要用途还是在于串连故事情节、造成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很少有人关注复仇行为本身。金庸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也采用过这种模式,但他更多的是关注笔下复仇主人公的现实处境和生存状态,并没有将其塑造成复仇的工具和武功的承载者,而是一个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感情丰富,渴望自由,追求正义,也在复仇过程中迷茫、徘徊,展现出了人物的真实人性和人性的复杂性。大陆学界关注港台新武侠、关注金庸,已非一日。回顾二十年左右的大陆金庸研究,其发展呈不断深入的趋势。一部分研究者主要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文化、叙事学、创作思想、创作心理、文学史等角度来探讨金庸作品的价值所在。他们采取深入到作品内部的方式,挖掘深层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并试图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科研究体系——“金学”。诸如严家炎、陈墨、孔庆东、钱理群、章培恒、陈平原等知名学者都曾对金庸作品进行过研究。还有一些学者致力于专题研究,比如从事文学主题学研究的学者王立就是其中一位,他对港台新派武侠小说中的复仇模式作了较为细致的分类,并对金庸小说的复仇主题进行专门研究,为金庸武侠小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开辟了新的领域,值得借鉴和学习。本文将在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金庸的武侠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复仇文化这个独特的角度切入,通过对金庸的生平、小说文本、叙述模式进行考察,探寻他对复仇文化精神的独特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对金庸那种个人化的复仇观的成因、表现以及他对中国传统复仇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梳理。希望通过这个研究,可以获得更广阔的阅读视野。第一章:复仇文化与中国文学。简述复仇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如何与文学结缘,又进而影响文学的创作和作家的创作意识。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概述:一是通过对原始心态与复仇原型的简单分析探讨复仇文化的缘起;二是探讨复仇文化与中国文学进行结合的发展进程;三是复仇文化对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及其在武侠小说中的体现。第二章:金庸武侠世界的“快意恩仇”。复仇文化在金庸那里,呈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既不同于既有的中国传统复仇文化,也与同时代作家作品显现出的复仇文化有很大差异。本章分两节,第一节从爱情与仇恨的较量、友情与仇恨的战斗、民族大义与家仇的冲突三个角度进行探讨,揭示复仇境遇的荒诞性以及其中蕴涵的人性启迪意义与文化反思价值;第二节通过对复仇行为本身的分析,揭示了复仇的悲剧性和荒诞性。第三章:金庸小说对传统复仇文化的超越。本章分两个部分。第一节论述金庸通过挣脱儒家汉族本位的狭隘观念开掘复仇主题:第二节论述金庸对“快意恩仇”的全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