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这些遗产总体面临着极大的破坏,相应的也受到很大的重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给规划带来了新的契机。以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具备多维信息采集、储存、管理分析等能力,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优化提供可能。本文以景德镇文化遗产保护为例,主要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的构建,以及它在不同层面的应用,试图运用GIS等信息技术来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与科学性。文章分为五大部分,首先分析了快速城镇化、大数据时代、整体保护的背景下,我国传统保护手段的不足,阐述了运用空间信息技术构建遗产保护数据库的必要性。其次,厘清了保护的对象与范畴、数据库构建的基本技术与流程,以及景德镇文化遗产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为数据库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再次,文章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需求以及景德镇系统性保护的特殊需求分析,确定了数据库的功能组织框架。通过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三大环节构建了景德镇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最后,文章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探索了遗产保护数据库在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大保护层面的应用。景德镇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的构建,实现了多源、多时态、多尺度数据的整合,构建了开放的信息平台,顺应了未来各类规划数据共享的趋势,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保护数据库作为一个基础平台,可以进一步研发遗产信息采集系统、动态监测系统、虚拟展示系统等,有助于将信息技术深入遗产调查、研究、保护、监测、展示全过程。本文认为,面对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在大数据时代,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产生相应的变革,这一变革的突破口便是空间信息技术的运用及数据库的构建。目前这一领域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数据更新和系统长期运行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有待更多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