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田间条件下小麦若干生育指标及幼穗分化的比较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1595080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09-2010年在河南师范大学玻璃温室和校内试验田实施,选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4个小麦品种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在玻璃温室与田间条件下小麦全生育期内的气温和地温、小麦的若干生育指标、幼穗分化以及产量等。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在小麦全生育期内,玻璃温室日均温比田间高7.1℃,≥0℃积温比田间高1291.7℃;室温随田间气温升高而升高,室温对地温的影响大于田间气温对地温的影响,且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浅层地温对深层地温影响性逐渐减弱,而田间条件下浅层(0-10cm)地温受气温影响较大,深层(15-25 cm)地温受地层深处温度影响较大。   2.小麦生育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玻璃温室内小麦全生育期明显短于田间,各阶段具体表现为:出苗-三叶期、三叶-拔节期及抽穗-开花期极显著短于田间小麦,播种-出苗期、拔节-抽穗期、开花-成熟期略长于田间小麦。随播期推迟,温室小麦除播种-出苗期历时天数增加外,其余各阶段历时天数均呈递减趋势。   3.与田间相比,玻璃温室小麦形态生长表现为:株高增高,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而最大叶龄、单株分蘖数则降低;籽粒灌浆速率低,且增长、降低幅度较为平稳,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大。温室内小麦花后旗叶可溶性糖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力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呈下降趋势,三者下降时缓慢平稳,有效延缓了旗叶的衰老。   4.小麦幼穗分化进程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玻璃温室内小麦幼穗分化所需总天数极显著小于田间,且随播期推迟呈递减趋势。各时期历时天数在分化前期表现为:温室<田间,分化后期表现为:温室>田间。温度升高对弱春性品种分化后期(小花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分化期)的影响较大,对半冬性品种分化前、中期(单棱期、二棱期、护颖分化期)的影响较大。   5.玻璃温室内小麦产量明显低于田间,其成穗数明显下降,而穗粒数、千粒重、结实小穗数、不孕小穗数则增加。随播期的推迟,温室内小麦的千粒重、穗粒数、结实小穗数降低,不孕小穗数增加;同一播期下,弱春性品种除在千粒重方面高于半冬性外,产量及其它产量性状均低于半冬性;半冬性品种早播产量高,而弱春性品种晚播产量高。
其他文献
论文首先对当前印染工业和造纸工业废水的污染状况,废水的性质及组成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其处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综述。论文重点阐述絮凝法处理原理、条件及其在印染废水和造纸
会议
会议
多种癌症患者体内均存在特征性肠道菌群紊乱;肠道菌群对机体的影响不仅局限在胃肠道系统,可波及胃肠道以外的远端器官。膀胱癌作为泌尿系统肿瘤,是否也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的现象目
会议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废水的排放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含酚废水是一类毒性高且难以降解的有机废水,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通常单一的处理方法难以满足废水的排放要求,因此,多种废水处理技术的组合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采用湿法催化氧化-吸附组合技术对模拟苯酚废水进行处理,即先通过湿法催化氧化法将废水中的大部分苯酚去除,再利用吸附法对湿法催化氧化法降解后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使苯酚废水得到净
粒径在100~200 nm的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增强性渗透及滞留(Enhanced permeation and retention effect, EPR)效应,有望解决目前癌症检测准确率低、边缘不清的问题,已成为癌症靶向检测定位和治疗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具有良好水溶性和相容性的右旋糖酐可以通过自组装的方法,获得粒径在100~200 nm的纳米粒子,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添加叶酸(Folic aci
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对该学科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价值导向,观念驱使,作业工具,行为选择等,它是学生在学习知识,吸收知识,掌握知识后所形成的以知识为基础但又高于知识的一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