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上,曾经产生各种地理志及地名研究着作,但它们大都仅是对前代行政区划作简要记录,地名辞书所收录的条目亦以各代重要山川、政区地名居多。数量多、稳定性较强的乡里、村落名却缺乏足够的文献记载,因此今天要判明其始末源流,基础资料难免显得不足。乡里词语包含了乡村聚落命名时期的文化痕迹,可用来探求区域地名的发展变化及其自然或人文环境。唐代墓志形制大备,载有志主出生、卒葬地的墓志材料作为出土文献,具有真实可靠性,且数量众多,为我们研究古代乡里词语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史料。 关中“八百里秦川”,先後有西周、秦、西汉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历时千余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华夏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和繁荣地。我们以关中地区出土的唐代墓志为基本材料,以记载志主葬地的乡里词语(包括乡名、里名、村名和原名)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乡里词语进行考正,追溯其命名理据。并通过分析例证,对这些乡里词语进行语言、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共五章: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介绍论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研究材料、研究对象及研究思路和究方法。并对文章所涉及的唐代行政区划制度进行简要说明。 第二部分为第二、三、四章:由於关中各地区出土的墓志材料多寡分布不均,京兆府长安县、万年县的材料较丰富,故文章第二章首先对京兆府长安县的乡里词语进行考证,第三章则以万年县的乡里词语为研究对象,最后在第四章对关中其余地区的乡里词语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为第五章:乡里词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本章先对乡里词语中的同名异地与同地异名现象、乡里词语的命名理据、结构与词义进行分析,再对唐代关中地区聚族而居的葬地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