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黏附微丸处方优化及其评价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y65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口服制剂而言,其在胃肠道的经时过程是影响药物的释放、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生物黏附是解决药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不足较为有效的制剂手段,通过增加药物与肠黏膜之间的作用力,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促进药物与黏膜的紧密接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复方丹参制剂作为名优的中成药大品种,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疗效确切。方中君药丹参,其主要成分是以丹酚酸B为代表的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和以丹参酮ⅡA为代表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中的酚酸类成分虽溶出较好,但其主要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且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吸收较差,生物利用度也较低。丹参酮类等脂溶性成分在胃肠道内溶出较差,且存在吸收饱和现象,因而直接影响其生物利用度。方中臣药三七,其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由于皂苷类成分在酸中不稳定,在胃中易降解,同样造成生物利用度较低。方中佐药冰片经胃肠黏膜吸收较快,但对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造成对胃壁的刺激,产生不适、疼痛,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胃黏膜损伤。基于上述问题,本课题以前期筛选的HPMCK100M、壳聚糖、卡波姆934P为黏附材料,用β-CD将冰片包合,按照复方丹参处方比例,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成复方丹参黏附微丸,并在此基础上,对微丸处方进一步优化和筛选。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以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1以药效及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考察复方丹参的提取工艺丹参以70%乙醇提取、三提(复方丹参片中丹参的提取工艺)和水提醇沉三种工艺分别提取;三七以70%乙醇提取、直接粉碎(复方丹参片中三七工艺)、水提醇沉分别提取并与市售三七总皂苷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丹酚酸B,在提取物中含量,70%乙醇提取>三提>水提醇沉;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结果类似,70%乙醇提取>三提>水提醇沉,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七,70%乙醇提物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d的含量高于三七粉以及水提醇沉工艺。以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药理药效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抗大鼠心肌缺血作用,丹参70%乙醇提取>丹参水提醇沉>丹参三提(三组分别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作用,P<0.05),药效学结果与提取物中的丹酚酸B、丹参酮ⅡA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非完全的正相关关系;对于三七,抗心肌缺血作用三七70%乙醇提取>三七水提醇沉>三七总皂苷>三七粉,说明三七抗心肌缺血能力与三七总皂苷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并非完全的正相关关系。2微丸处方的筛选及优化以本课题组前期筛选的HPMCK100M、壳聚糖和卡波姆934P为黏附材料,分别制备HPMCK100M与壳聚糖(1:1)、HPMCK100M与卡波姆(1:1)、壳聚糖与卡波姆(1:1)、HPMCK100M、壳聚糖与卡波姆934P(1:1:1)的微丸,黏附材料占比30%及40%。通过体内外黏附实验、残存率及累积溶出率等实验来综合评价微丸处方。体外黏附性结果显示,40%黏附材料组的微丸黏性较强,体内黏附试验显示其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大于4 h,继而选择30%黏附材料组的微丸进行残存率的测定及累积释放度的考察。结果显示HPMCK100M、壳聚糖与卡波姆934P(1:1:1)的微丸累积释放度、残存率相对较高,而且黏附性能与同组相比较好。最后选择HPMCK100M、壳聚糖与卡波姆934P为黏附材料,黏附材料占比为30%,微晶纤维素为辅料,并进行正交试验来优化成型工艺。3正交试验优化微丸成型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以微丸的成型性为指标,优化载药量,选择合适的黏合剂。最后确定载药量为40%,润湿剂为30%的氯化钠水溶液。以圆整度、收得率、堆密度为指标,优化润湿剂的用量、挤出速度、滚圆速度、滚圆时间等工艺参数,在前期处方上进行工艺优化正交试验。最终确定,投料25 g,加入12 mL的润湿剂,挤出速度为25 r·min-1,滚圆速度为1600 r·min-1,滚圆时间为4 min,制备的目标性微丸得率、圆整度、堆密度均较好。验证试验结果说明优化工艺及处方可行,重现性良好。根据以上结果,本课题从多角度对复方丹参黏附微丸处方进行了筛选,优选出体内外黏附性较好、残存率与累积释放度均较高的处方,并最后确定处方,优化成型工艺,制备出得率、圆整度、堆密度均较好的微丸,并对其进行评价。本课题组主要在筛选黏附微丸处方方式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中药新剂型的研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乳酸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乳酸菌胞外多糖的产量普遍较低不利于进行工业化生产,提高乳酸菌胞外多糖产量逐渐成为国内外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乳酸菌胞外多糖的产量,人们筛选高产乳酸菌胞外多糖的菌株、优化菌株的培养条件、改善胞外多糖提取条件以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研究乳酸菌产糖机制。本实验室前期从西藏地区开菲尔粒中分离得到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Br.或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甘温,归肝、肾、脾经,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之功效,是中医补肾、壮阳、固精之要药,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和药理活性,被广泛用于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领域。菟丝子药用历史悠久,且炮制历史悠久,古代常用的炮制方法有酒制法、盐制法、炒
村级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村级治理的目标是实现村庄的善治。村级治理事关“美丽乡村”“精准扶贫”“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党和国家系列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乡村基层和谐与稳定,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事务的发展,有助于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村基层管理制度的转型。村民作为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级自治的参与主体,没有广大村民的参与,村级治理将难以有效进行。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数和人口老龄化的增加,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分析,预计2030年,全球DM患者人数将比2000年翻一倍,预计将达3.80亿。中国DM人数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7年中国DM人数约为3980万,2010年DM患者已有超过9240万,中国成为全球DM第一大国。预计到2025年,中国DM人数将达到
苜蓿白粉病是一类常见的真菌病害,分布于世界各地苜蓿产区,直接影响了紫花苜蓿的优质生产。我国有关紫花苜蓿白粉病基础研究相对匮乏,尤其是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基础特性及病害对品质的影响等缺乏系统研究。为了摸清这些问题,本研究以盆栽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对宁夏地区紫花苜蓿白粉病的病原菌种类、发生规律、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原菌侵入苜蓿叶片的超微结构以及对其生理和品质影响进行了系统
宁夏南部山区时而发生季节性干旱,而且经过连年的旋耕,使得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加厚、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水分利用效率低且不稳定,单产偏低,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引进广西农科院研制的粉垄耕作技术,以青薯9号原种为试验材料,设置四种不同耕作深度的粉垄/传统耕作(传统耕作20cm、粉垄30cm、粉垄40cm、粉垄50cm),四种不同覆膜(不覆膜、白膜、黑膜、渗水地膜),探究不同粉垄深度与覆膜对土壤水分利
银行信贷业务要进行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较为系统和综合。在信贷业务中对公信贷业务较为重要,因此对公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文章对GZ银行会展支行对公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用所学习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基础,以GZ银行会展支行对公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GZ银行会展支行目前信贷业务发展的基本情况信贷风险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存在问题及原因
目的高尿酸血症是当今中老年常见病,病因多样病机复杂且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可导致各类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的发生,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目前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学说繁杂,现代医学治疗多为对症治疗,降低尿酸,消除临床表现为主。但西医用药副作用大,不容忽视。传统中医学理论认为,治病必求其本,通过整体调节机体气血的运行,阴阳的平衡,增强自身御邪功能,注重高尿酸血症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清利湿热浊毒,从而
研究目的:本文的一切努力都旨在寻找能解决虫草素在体内被腺苷脱氨酶(ADA)降解而失去其生物活性问题的途径。为此,我们首先对脂质体是否可以作为一种载体来保护虫草素免于被ADA降解进行了尝试并对如何获得高效装载的虫草素脂质体进行了探索;此外,对虫草素衍生物联合脂质体来保护其体内抗肿瘤活性的新思路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体设计研究方法:本研究的设计思路如下:1,首先对虫草素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验证;2,以
本文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西瓜如何进行合理的补灌及施肥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以及出现的生产与销售脱节,一味的追求单瓜高产而导致的资源浪费的问题,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中卫市中宁县鸣沙镇试验与示范基地,采用目标产量方法,通过设置处理为CK(基础产量)、T1(30t.hm-2)、T2(37.5 t·hm-2)、T3(45t·hm-2)、T4(52.5 t·hm-2)、T5(60t·hm-2)共6个处理,对宁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