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四川盆周山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求与乡村聚落布局不协调、农村建设用地增长与基本农田保护等矛盾迫切需要乡村聚落建设科学化和规范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因此,对乡村聚落重构布局研究有着强烈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克氏中心地理论、系统理论和人地关系协调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指标综合法、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以四川盆周山区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对巴中市40个不同规模的乡村聚落进行调查。分析盆周山区的乡村聚落发展现状及问题;建立乡村聚落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分级处理;提出乡村聚落重构体系。本文研究如下:1.盆周山区乡村聚落现状问题分析。“小散居,大聚居”导致乡村聚落布局凌乱冗杂、传统聚落特征消失导致大量基本农地损失、“两重两轻”导致乡村聚落孤立发展、乡村聚落宅基地整治滞后发展。2.乡村聚落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具体从聚落规模现状、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聚落区位条件、政治/文化/社会关系五个方面选取影响乡村聚落发展度的22个具体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值,认为聚落规模现状、经济发展水平、聚落区位条件是影响权重的三大重要因素。3.实证分析。测算出巴中市乡村聚落发展度,通过评价分析,得出巴中市乡村聚落整体发展度较低,乡村聚落之间的差异明显。运用聚类的方法和判别方法确定乡村聚落等级,量化出乡村聚落发展的“场-村-组-院-户”五个等级。4.重构体系的建立。根据不同乡村聚落等级,提出一套包括模式重构、形态重构、拓扑重构、整治重构四方面重构体系。综上,建立在乡村聚落等级上的重构体系,对盆周山区乡村聚落重构具体操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重构体系还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有待日后进一步研究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