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大力推进,数以千计的开发区、工业园区拔地而起,占用了大量的农村耕地和居住用地,进而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全部或部分土地这个赖以生存的根本。据统计,从1987~2001年间,我国实际征占农地数量达到了4074-4420万亩,按人均占地0.8亩计算,这一期间所造成的失地农民数量为5093-5525万人,并且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但政府的安置措施却不能及时保量地满足失地农民的需求,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使其逐渐成为了一个边缘化的弱势群体,诸多的社会问题由此产生。为此,国务院明确要求把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征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仍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状况不容乐观。那么从政策的角度看,什么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推行的主要的制约因素?从农民自身角度讲,哪些原因是导致其社会保障参与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弄清楚这些问题是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引导和帮助失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如何合理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是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本文以江苏省宿迁市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征地补偿状况、在失地前后的就业状况和社会保障状况进行调研。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农民的角度研究影响农民社会保障参与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对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了解宿迁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试图找出制约政策实施的制约因素。从失地农民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别分析导致宿迁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完善宿迁市失地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的思路。调研结果表明失地农民愿意得到的和实际得到的征地补偿方式均为一次性现金补偿,当地农户对补偿的额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宿迁市失地农民在失地后收入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失地农民并不认可政府在促进就业的过程中的工作成绩。实证的结果表明,宿迁市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仍旧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保障层次低,结构不合理。个人月收入、被征土地面积、户主有无专业技能、征地补偿方式、对征地补偿方式的满意程度、剩余土地数等变量以及性别因素均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参与程度有显著的影响。政策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前宿迁市征地补偿制度方面存在着相关法律缺失、征地过程不规范、征地补偿水平偏低,且缺乏科学依据以及土地产权不清晰等等原因所导致的被征地人在征地过程中的弱势地位等问题;在失地农民就业促进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失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偏低、失地农民多从事于城市非正规部门或个体经营,逐步被边缘化、全民创业工程过于激进以及职业中介机构的缺失。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失地农民同样面临着不被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实质上接受的问题;此外还存在保险品种过于单一,保障水平过低等问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也不稳定;有关部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