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化癌保生方对肝癌H22荷瘤小鼠化疗后微血管密度及病理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CX0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研究及证实慈济化癌保生方(Ciji Huaai Baosheng Formula,CHBF)对肝癌H22荷瘤小鼠化疗后肿瘤微血管的影响。通过观察小鼠一般生存状况、测量体重、瘤重和计算抑瘤率,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以及对血清与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VEGF受体-含激酶插入结构域的受体(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含量的影响。明确慈济化癌保生方影响肿瘤微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为慈济化癌保生方在临床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以SPF(specific pathogen-free)级Kunming种小鼠60只,4周龄,18-22g,以传代H22肝癌细胞悬液,调整为2×107/ml,接种子小鼠右前腋部皮下,形成移植瘤后,予以环磷酰胺(cytoxan,CTX)200mg/kg,浓度10mg/ml,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肝癌H22荷瘤小鼠化疗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CTX)组、CHBF高剂量(117g/kg)组、CHBF中剂量(58.5g/kg)组、CHBF低剂量(29.25g/kg)组,共5组,每组12只,给予正常饲料、饮水,除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干预,其他组分别予以不同药物进行干预。期间观察小鼠一般生存状态,连续给药10天后,称重,眼球取血,处死剥离肿瘤,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出血清。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瘤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病理结构改变;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及肿瘤组织混悬液VEGF、KDR、bFGF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bFGF抗体标记的肿瘤VEGF、bFGF的表达;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肿瘤VEGF、bFGF蛋白表达情况。  研究结果:  1.CHBF能改善化疗后小鼠一般生存质量。CHBF各组体重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CTX组较模型组减轻;CHBF各组瘤重均低于模型组,但抑瘤率均低于CTX组;  2.HE染色后,模型组巨核细胞分布密集、杂乱,其余各组均不同程度好于模型组;CTX组及CHBF中高剂量组MVD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HBF高剂量组MVD显著低于CTX组;  3.采用ELISA、免疫组化、WB法检测外周血清及肿瘤组织VEGF含量,CHBF高剂量组结果均显著好于模型组,CHBF高剂量组部分结果好于CTX组;外周血清及肿瘤组织KDR含量,CHBF各剂量组结果均好于模型组;外周血清及肿瘤组织bFGF含量,CHBF高剂量组结果均显著好于模型组,CHBF高剂量组部分结果好于CTX组。  结论:  1.慈济化癌保生方可以抑制化疗后肝癌H22荷瘤小鼠的血管生成;  2.慈济化癌保生方可以通过抑制荷瘤小鼠肝癌组织释放的因子如VEGF、bFGF及VEGF的受体KDR来达到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首先建立奥沙利铂致周围神经毒性的大鼠模型,观察疼痛行为学变化、荧光检测背根神经节氧化应激及凋亡程度、血清及脊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程度的变化来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否可以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状态来改善OIPNo方法选用四组34只WISTA雌鼠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A、空白组4只;B、模型组10只;C、中药组10只;D、GSH组10只。模型组、中药组和GSH组在8
目的:  从《伤寒论》111方中筛选出对人食管癌TE-1、EC-1、EC109、EC9706细胞增殖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方。探讨这些方对人食管TE-1、EC-1、EC109、EC9706细胞生物学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