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多龙矿集区早白垩世基性岩墙群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an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弧前增生楔体系内侵入有基性岩墙和大陆边缘岩浆作用具有与邻区弧岩浆作用不同的特点是洋脊俯冲和板片窗形成的两点重要标志。本文对青藏高原中西部多龙矿集区弧前增生楔体系内的基性岩墙群做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地质产状、岩相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基性岩墙群整体呈近东西向分布,且东西方向上延伸有限,仅出露于多龙矿集区,主要由辉长岩组成。锆石的LA-ICP-MS U-Pb分析结果表明基性岩墙群形成于早白垩世(126~127 Ma)。基性岩墙具有正的且变化较大的锆石εHf(t)(+2.44~+11.8;两件样品共27个测点)值。依据全岩地球化学成分的差异及采样地点的不同,29件全岩地球化学样品可以划分为三组:(1)第一组样品Nb含量为8.31~10.2ppm,Nb/La=0.71~1.20,Nb/U=21.4~37.9;(2)第二组样品Nb含量为40.5~52.6ppm,Nb/La=0.84~1.58,Nb/U=18.8~47.8;(3)第三组样品Nb含量为65.7~105ppm,Nb/La=1.35~2.08,Nb/U=36.5~73.8。综合富铌玄武岩和高铌玄武岩的定义及分析样品的地球化学特点,第一组样品为富铌玄武岩,而第二组和第三组样品为高铌玄武岩。这套富铌-高铌玄武质基性岩墙群应来源于受板片熔体交代的地幔楔,随后经历了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三组样品地球化学成分的差异主要受控于地幔源区的不均一性,板片熔体加入到地幔楔的数量是导致分析样品不同程度富集不相容元素的重要因素。综合多龙矿集区早白垩世基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属性、野外地质特征以及多龙矿集区大陆边缘岩浆作用的独特性,初步认为这套侵入于弧前增生楔体系内的早白垩世基性岩墙群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内扩张的洋中脊北向俯冲至南羌塘板块之下的地质背景。这一洋脊俯冲事件同样能解释多龙矿集区内同时期中酸性侵入体、埃达克质岩石、麦尔则双峰式火山岩以及大型富金斑岩型铜矿的形成。
其他文献
<正> 鱼鳞病,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顽疾。祖国医学医经文献很早就有对本症的记载。《金匮要略》名为“肌肤甲错”。《诸病源候论》称谓为蛇身、蛇皮、蛇鳞。后世又依证状有蛇胎
本文从分析锦州石化分公司三催化车间一起闪电事故入手,分析了采用SA-4B型放大器的LBHF型电液执行机构在事故发生时不锁位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其成为真正的事故安全型电
彩色路面因其性能和外观上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在很多国家得到应用。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彩色路面的发展概况,彩色路面的种类,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并指出了
<正>5月18日下午,四川省纪委监委发布了广安市委副书记严春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消息。此前一周,某社交平台爆料了"严书记女儿"的妈妈在幼儿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