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张耀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虽然源自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但对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研究却不能局限于中国共产党,而应“包括中外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史”。(刘建军)在南京国民政府存在的22年间,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1937)至抗战胜利(1945)的8年间,国民党政权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曾下过比较大的功夫,本文以第一手档案资料和时人报刊为基础,尝试对此做一梳理,以一窥其经验教训。这8年间,国民党政权在大学(主要限于其直接统治的区域的大学,以下简称“国统区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训育,推行训育的中枢机构是直属教育部的训育委员会。训育委员会既是国民党政府设立的首个负责直接管理各级学校学生思想行为的机构,也是专门负责全国各级学校的训育研究、指导及计划的重要学术机构。本文以训育委员会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全面抗战时期国统区大学训育组织的设立及其实际作用。通过梳理训育委员会的组织与运作,勾勒其变迁过程,足见国民党政府对于学校训育工作的重视。探析训育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亦可从侧面思考国民党政府企图借助训育这一途径,以此控制学生思想和行为,宣传意识形态,实现其抗战建国、思想统一的目的。不仅如此,训育委员会作为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唯一负责全国各级学校训育的行政机构,为配合国民党政府的“抗战建国”目标的实现,在加强学生管理、道德训练、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国家观念及民族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尊心、促进民族团结方面,也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战时国民党政府将学校置于其管理之下、严格控制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一系列宣传国民党意识形态的训育举措,决定了训育委员巩固其专制统治的本质属性。此外,训育委员会自成立之初,便受到蒋介石的高度重视,一直以来将训育制度列为全国各级学校及社会教育之首。训育委员会的组织设置根据抗战形势几经调整,即便抗战结束,训育委员会依旧被保留下来。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决定了其以训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不代表对国民党政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毫无意义,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若干经验教训,以为今日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