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dewo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第一家代表处标志着外资银行开始进入中国,直到去年年底我国履行入世承诺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在我国走过了20几年。在这20几年中,不仅外资银行的业务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同时,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本文首先回顾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发展历程,可分为起步,快速,调整,加速四个阶段,同时,也简要地介绍了外资银行进入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情况。在第四章里,分析了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效率影响效应。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文把影响效应分别从产权因素,市场因素和银行内部治理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这四个因素来考虑。而这四个因素分别从最核心的产权机制到市场结构状况,从银行自身的内在原因到经济环境外部原因,构成了一个较系统的分析框架。理论分析的目的是为探讨外资银行影响国内银行效率的可能途径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视角。 基于前文的理论探讨,本文在第五章里对14家商业银行从1995-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同时采用了单指标模型和综合效率即x效率模型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进行测量。在单指标模型中,借鉴了Claessens(2001)的模型,利用银行的财务指标从经营效率,成本效率和抗风险效率三个角度来考察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内,外资银行的进入与利润率及非利息收益率关系为正,但是和费用率关系为负,同时和净利差及呆账准备金率关系并不显著。在DEA模型中,在进行了投入产出确定后,对14家银行1995-2005年的技术效率给出了计算结果,并将技术效率再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将此模型分为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在静态模型中,将4家国有银行和10家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得出了股份制银行的效率高于国有银行效率的结论。在动态模型中,将外资银行进入对银行效率的影响进行面板回归,与此同时,考察了产权和市场结构变量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银行的综合效率并没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同时,市场集中度与银行效率负相关。这表明虽然前文的理论分析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可以通过对产权,市场结构,银行内部治理及外部环境产生影响,但是外资银行进入并没有对银行的效率产生本质的影响,它的影响毕竟还是有限的。因此要想提高银行的效率最根本的办法还是银行本身通过产权改革,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等途径来提高效率。文章的最后则是根据前文的分析为提高中国银行业效率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私营经济如何健康快速地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在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历史,但已经在一些地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湖南省的私营经济由于各方面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大量的发展,在对数据的处理过程当中主要利用数据库来进行管理.因此在企业当中,需要利用数据库来保证其稳定的运行,最终提高企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