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点用地范围不断地无限制扩张,土地浪费现象严重,我国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的日益加剧,建设用地供应不足,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很大压力。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一方面是增加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途径;另一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北阳镇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状况和用地布局动态变化,归纳总结北阳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北阳镇村庄整理时机进行评价,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的成熟度。在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的基础上,建立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北阳镇各村综合发展潜力确定北阳镇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时序。利用分形分维理论对北阳镇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分维值由1997年的1.164增加到2008年的1.173,表明北阳镇农村居民点利用趋于分散。通过计算北阳镇64个自然村的分维值,其中20个自然村居民点利用趋于集中,44个自然村居民点利用趋于分散。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基础,从土地权利人的意向、人口与经济水平、整理潜力三个方面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评价的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北阳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时机分为两个等级,整理时机成熟区包括高楼新庄村、南宋庄村等21个自然村,整理时机欠成熟区包括衡门村、山头村等43个自然村。在时机评价的基础上,分别为二级整理时机区内的自然村进行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确定最终的整理时序。聚类分析将综合评价值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以中心村、近期搬迁村、远期搬迁村命名。对于整理时机成熟区中心村有12个自然村,近期搬迁村包括5个自然村,远期搬迁村包括4个自然村。对于时机整理欠成熟区,中心村包括6个自然村,近期搬迁村包括11个自然村,远期搬迁村包括25个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