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ui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沉默权被英国司法确认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其刑事诉讼法中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该项权利。目前,赋予被追诉者沉默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共识。但绝对的沉默权会导致其异化,比如不足以对权利平等保护、妨碍司法效率和有害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因此,相关国家立法根据其在实践中的弊端对其规定了一些限制。   我国现行法中既没有明确的沉默权术语,也没有关于沉默权的法律规定。为提高人权保障水平、促进司法文明建设和履行国际义务,我国立法有必要引进沉默权制度。而且,公民的权利意识的增强和沉默权理论的研究、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发展,为沉默权在我国的确立提供了可能性。总之,我国未来的刑事诉讼法应该确认沉默权制度。   实行有限沉默权制度应是我国沉默权制度确立的目标选择。在《宪法》中明确规定沉默权,修改与完善刑事诉讼法,构建沉默权制度。具体包括全面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取消刑事诉讼法中的“如实回答”义务的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具体规定沉默权的内容;建立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和自白任意性规则;确立沉默权告知程序;明确沉默权的例外。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具体如完善刑事诉讼中的律师介入制度、建立我国的诉辩交易制度和完善我国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以及提高司法人员素质、加强社会治理水平等,为沉默权制度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
其他文献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当前,就业歧视现象日益凸显。就业歧视是利用和执行与工作无关的条件而剥夺或损害特定人员的就业机会或者公平待遇的现象。它的存在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就
学位
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涌现,员工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必须面对这些变化并了解由此影响员工工作态度的因素以保持企业内部的稳定性,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