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浙江科技教育在浙江文化教育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今天浙江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飞速发展,使得对科技教育问题进行历史的反思显得更为急迫和重要。
有关浙江的诸多研究成果中,关于近代科技教育的研究尚显乏弱。到目前为止,对晚清时期浙江科技教育的研究缺乏整体、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因此难以窥视出晚清科技教育发展的全貌。本文试图在系统梳理晚清浙江科技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揭示晚清浙江的科技教育的全貌,并进行系统分析和阐释。浙江的科技教育的机构,除了洋务派所开办的各种新式学堂以外,还有两种比较独特的教育机构:一是教会学校:二是由当时浙江进步人士举办的各种新式书院、学堂和学会,他们均不同程度地从事科技教育的实际工作。本文侧重的时间范围大致在1840~1912年,根据研究内容的性质和时代特点,以求是书院的成立和科举教育制度的废除这两个晚清时期浙江科技教育发展的重大事件为界,将晚清浙江科技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而也构成了本文的三部分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1840-1897年间的实业教育。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对教会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以及以蚕学馆为代表的实业学堂进行探讨。第二部分,1898-1903年间求是书院的科技教育。第三部分,科举制度废除后浙江科技教育的发展。另外,对于晚清浙江科技教育的特点、发展的原因及其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局限性,本文也有必要的讨论。
晚清时期浙江的科技教育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同时也是当时科技文化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因而深入考察晚清浙江科技教育的兴起有助于进一步透视浙江近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历史,也折射出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全国的科技教育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