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淀粉类能量饲料原料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来源淀粉类能量饲料淀粉基本理化特性、淀粉消化性的差异,并系统的分析了影响淀粉葡萄糖释放的主要理化因素。在此基础上,将其它几种饲料原料以不同的比例与玉米进行组合,探索不同来源淀粉类能量饲料对玉米原料淀粉消化性及其葡萄糖释放的影响,构建不同畜禽饲粮的葡萄糖释放模式,为提高饲料养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试验一淀粉类能量饲料淀粉基本理化特性及消化性的研究本试验以主要淀粉类能量饲料(大麦、小麦、玉米、高粱、碎米、糙米和木薯粉)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来测定并比较不同来源淀粉的分子结构特性、淀粉颗粒形貌特征等基本理化特性的差异,并通过体外消化试验来测定、比较不同来源淀粉消化性的差异,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淀粉消化性的理化因素进行分析,以揭示淀粉基本理化特性与葡萄糖释放间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如下:(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碎米、糙米、高粱、玉米、木薯粉、小麦和大麦淀粉在波数860 cm-1吸收峰面积(A860,下同)由大到小分别为1.720、1.712、1.508、1.416、1.399、1.201和1.099。高粱淀粉A995和A1047最高,分别为1.941和1.872。碎米、糙米、木薯粉、大麦、小麦、高粱和玉米淀粉A1022由大到小分别为1.884、1.842、1.706、1.643、1.579、1.464和1.358。各原料淀粉在波数1047cm-1和1022cm-1吸收峰面积的比值,即R(1047/1022),碎米、糙米、木薯粉、大麦、小麦、玉米和高粱依次递增,分别为0.762、0.786、0.905、0.969、0.990、1.232和1.280。(2)通过对淀粉颗粒颗粒形貌的观察可知,淀粉来源不同其颗粒形貌特征存在差异。糙米和碎米淀粉颗粒呈棱角尖锐突出的多面体,且颗粒体积较小。大麦、小麦和木薯粉淀粉颗粒均为圆球形,其中,大麦与小麦淀粉颗粒形貌特征较为相似,而木薯粉的部分淀粉颗粒呈球体碎块状。高粱和玉米淀粉颗粒棱角光滑,且大小均一。(3)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7种淀粉类能量饲料在体外模拟小肠消化的前90min,淀粉的可消化性呈较快的上升趋势,此过程释放的葡萄糖较快,90min后淀粉的消化程度较为缓慢。在整个消化过程中,高粱淀粉一直呈现较低的消化率,而糙米和碎米淀粉的可消化性较高,小麦次之,因此,糙米和碎米淀粉经消化后可以释放较多的葡萄糖,小麦淀粉次之,高粱淀粉可释放的葡萄糖最少。在本试验中依饲料原料血糖生成指数的高低,高粱和玉米属于低血糖生成指数饲料,大麦、小麦和木薯粉为中血糖生成指数饲料,碎米和糙米属于高血糖生成指数饲料。(4)淀粉的理化因素与血糖生成指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GI(predicted glycemic index,血糖生成指数)与A1022值呈正相关(R2为0.74;P<0.01),与A995,A1047及R(1047/1022)呈负相关(R2分别为0.91,0.86和0.89;P<0.01)。pGI与原料游离葡萄糖含量、支链淀粉含量、RDS(rapidly digestible starch,快消化性淀粉)含量呈正相关(R2分别为0.64,0.83和0.85,P<0.01);与直链淀粉含量、RS(resist digestible starch,抗性淀粉)含量和醇溶蛋白含量呈负相关(R2分别为0.82,0.83和0.68;P<0.01)。试验二淀粉类能量饲料以不同的比例与玉米进行组合对原料淀粉可消化性及其葡萄糖释放的影响在试验一的基础上,在不添任何酶制剂的条件下,将本试验所研究的大麦、小麦、高粱、碎米、糙米和木薯粉分别以1:3、1:3、1:4、3:7、3:7、1:4的比例与玉米原料进行组合,通过体外消化试验来研究组合后对原料淀粉消化性及其葡萄糖释放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不同来源淀粉类能量饲料与玉米原料组合后,对淀粉的消化性及葡萄糖的释放具有互作效应。整体来看,大麦、小麦、碎米、糙米和木薯粉分别以1:3、1:3、3:7、3:7、1:4的比例与玉米原料组合后在小肠消化开始的前60min呈正向互作效应,组合后的淀粉可消化性得到提高,葡萄糖释放量和释放速率增加。而高粱以1:4的比例与玉米原料组合对原料淀粉的消化程度为反向互作效应,组合后原料淀粉的可消化性降低。综上所述,不同来源淀粉类能量饲料淀粉的理化特性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与淀粉的消化性或葡萄糖的释放特性存在着密切关系。同时,不同来源淀粉类能量饲料与玉米原料组合后,对淀粉的可消化性及其葡萄糖的释放特征存在互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