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上海市七示范区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定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定性和定量调查,了解上海市七示范区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来源、使用、各级结防机构经费投入水平、七区结核病诊疗收费限额与费用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等。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上海市结核病防治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现状,对主要研究问题进行文献综述。通过专家会议和个别咨询,细化研究方案和资料收集工具,确定分析框架和论文框架。通过对结核病防治机构,包括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家结核病定点医院、10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28名结核病患者开展定量调查了解各级结防机构财务收支情况、结防工作相关指标情况;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所花医疗费用。使用不同的访谈提纲对各级结防机构管理者、医务人员及结核病患者开展定性调查。研究结果1.上海市七示范区从中央、市、区级获得的专项经费从2006年的388万上升至2009年的677万,增幅达75%,部分区增幅高达400%。区级经费在结防专项经费中所占比例最大。七区人均结防经费高于国家标准。2.2006-2009年四年间人口Gini系数经历增长后回落;疫情Gini系数不断下降,2009年为0.35;地理Gini系数在2008年达到顶点后略微下降。3.五个示范区参加了第五轮全球基金项目,全球基金存在拨付延迟现象。4.部分示范区在中央10元/例报病补助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增加部分由区专项经费支付。5.2005年到2009年七区用于患者的减免经费从100.6万增长到282.8万。6.上海对不同患者的督导管理费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全球基金实施区针对流动人口的督导管理费遵循基金项目统一标准。7.上海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大多设置在综合性医院内,以定点科室形式运行。市、区两级财政根据各区经济和社会情况每年对医院进行拨款,部分示范区对区内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有不同程度的专项补贴。但定点门诊人头费支出远大于门诊补贴。8.本地患者自付费用高于外地患者,但自付比例(42.9%)低于外地患者(56.0%);复治患者自付费用高于初治患者。结论1.上海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经费投入有保证。2.全球基金开启结核病防治融资新途径。项目管理提升了人员业务和经费管理水平。3.上海市七示范区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在人口、地理公平性方面差距较大,疫情公平性逐年提高。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的投入应该考虑到辖区内疫情、人口、地理状况等因素。4.定点医院门诊补助相对不足,结核病防治机构自身仍然承担大部分工作的运行成本。5.综合医院补贴中的公共卫生经费比例和社区公共卫生经费中结核病防治经费比例仍有待明确。6.上海结核病患者减免力度大于其他地区,但仍存在医疗费用较高、不合理费用支出现象。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在诊治过程中二线药物、辅助药物费用比例较高。7.报病补助发放额度有待增加,发放频率和方式需改进。建议:1.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报病督导等补助标准,注意发放频率和方式。2.提高对定点门诊的补偿标准,加大补偿力度。3.明确综合医院中公共卫生经费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比例,完善绩效考核。4.扩大结核病治疗减免范围,进一步减轻结核病患者的经济负担。5.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利用公共卫生经费,将结核病各项工作融入社区日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