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子沟通作为亲子互动的重要途径,对亲子关系乃至整个家庭系统关系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通过高质量的亲子沟通,不仅能够增进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密切亲子关系,而且有利于父母通过言传或身教等各种形式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影响。然而,在农村家庭,许多年轻父母外出务工,一年之内很少返乡,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也比较贫乏,纵使没有外出务工,许多父母除了在生活、学习方面叮嘱几句,也很少与子女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而且,许多高年级小学生宁愿将心声或遇到的问题告诉同学或老师,也很少愿意主动告诉家长。文章选取农村A小学六年级学生作为被试对象,通过亲子沟通量表,透过子女的视角全面了解农村小学毕业生家庭亲子沟通质量与家庭成员的沟通习惯,并结合自然观察和简单的走访,深入分析农村小学毕业生家庭亲子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影响亲子沟通效果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问卷调查采用池丽萍教授编写的亲子沟通量表,以农村A小学六年级学生为被试,得出如下结论:受时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毕业生家庭亲子沟通频率较低,沟通内容局限性较大;农村小学毕业生家庭在亲子沟通质量和家庭成员沟通能力方面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影响农村小学毕业生家庭亲子沟通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父母双方的倾听能力、儿童的表达能力、父母沟通的协调性与一致性以及父母的婚姻状况。针对上述结论,本文从父母角色理论、符号互动理论、沟通学思想及微文化理论进行剖析,阐释造成亲子沟通质量差异及影响亲子沟通效果的原因,并从父职参与、提高父母倾听能力、重视亲职教育指导及父母终身学习意识的确立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