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欧洲,狂欢节是一个与封斋期相对的节日(人们在封斋期之前举行狂欢节),与封斋期内所提倡的“清心寡欲、遵纪守法”不同,它往往以“举动疯狂、颠覆常规”而著称。 关于欧洲狂欢节的文化源流主要有两种说法:一则认为狂欢节起源于异教文化;二则认为狂欢节起源于基督教文化。本文主要在分析两种起源说的基础上,探讨欧洲狂欢节的起源问题。 第一章,关于“异教起源”说。这种起源说首先由文艺复兴派和宗教改革派所倡导,其依据在于:其一,欧洲狂欢节在内容上、形式上、寓意上都与古希腊酒神节、古罗马农神节等异教节日有着相似之处。在欧洲狂欢节中,人们可以忘记理性的束缚、摆脱等级的压制、放松自我的约束,而尽情地沉浸在欢乐之中,这一切都令人联想到放纵的古希腊酒神节。与此同时,欧洲狂欢节还在内容上与酒神节有着诸多的共同点——戏剧、面具、游行等活动都让两个节日显得颇为相似。此外,欧洲狂欢节也与古罗马农神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人们在狂欢节中惩罚“稻草人”,在农神节中则处罚“替罪羊”;狂欢节有颠三倒四的习俗,农神节则有颠倒等级的传统。其二,“Carnival”一词在词源学上与异教文化有着诸多渊源。同时,异教节日与狂欢节在节气习俗上也有着一定的重合性。由此,这种起源说主要是通过对狂欢节与异教节日之间的相似性和渊源性的描述,道出了欧洲狂欢节的源头。 第二章,关于“基督教起源”说。这种起源说以基督教经典为依据,描述了狂欢节起源的一种可能性——基督教内部节日对狂欢节的诞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教职人员常常于圣诞节期间在教堂中举行一些戏谑性的仪式,这些仪式被具体命名为男孩主教节、愚人节、驴节等等。这一系列的基督教的内部节日充斥着低俗的语言、下流的手势、荒诞的游戏、戏谑的表演,以至引来了教会的非议。不过,尽管这些节日遭到了教会的禁止,但是节日中的颠覆性活动却渐渐地走入了大众的生活,促使了狂欢节的产生。此外,如“尊主颂”这样的基督教经典也为颠覆性的活动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故此,这种起源说不但指出了从基督教内部节日向狂欢节转化的可能性,而且还为像狂欢节这样的颠覆常规的节日提供了基督教范畴内的合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