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不可逾越的重要历史阶段。大力发展工业,走工业化道路,是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十六大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可见,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关乎农民增收,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还是从学术研究的层面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论述的梳理和提炼,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托达罗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模型中科学部分的吸收和借鉴,在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特殊国情、现实障碍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我国农村劳动力科学、有序、合理、高效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述了一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合理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寻求理论和实践支持。
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基本特征。主要论述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历的历史阶段和现状,概括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呈现的基本特征。
第三部分,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挖掘,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第四部分,通过理性分析,从我国现阶段实际国情出发,重点探讨了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