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中医学的恒动观认为疾病发展过程中,其病位、病性、病机始终在运动变化,从而导致证候的多变性;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则要求诊疗过程中不应单纯着眼于局部或原有证候的变化。目前有“传变”、“转变”阐述证型变化,其描述的是证候变化的结果,具有一定方向性。中医学尚缺乏描述证候动态变化过程的术语。例如:某患者初诊时表现为纳差、恶心、厌油、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当辨为湿热中阻证,但在观察或治疗一段时间后,在此证候的基础上出现了“腰酸”,而原有的湿热中阻证并未发生改变,亦不足以形成新的证型,治疗或观察一段时间后,新发证候“腰酸”,有可能消失,也有可能不消失且新发证候逐渐增多,但新发证候数量不够多,尚不能改变原有证型,亦不足以形成新证型,如何描述证候变化的动态过程?我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用“遗传漂变”的概念及陈悦等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肝郁脾虚证证候漂变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CHB湿热中阻证证候漂变现象。证候漂变定义为:在原有证候的基础上出现新发证候,新发证候不够多,尚不能改变原证型,亦不足以形成新证型。此外,现行证候疗效判定方法仅评估治疗结束时原有证候的减轻、加重或消失情况,未考虑治疗结束时新发证候积分,如此,可能高估证候疗效,因此,也有必要观察证候漂变对现行证候疗效判定方法所得证候疗效结果的影响。目的:认识CHB湿热中阻证证候漂变现象,探讨证候漂变对现行证候疗效评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病情及其意愿,分辨证论治组及未治疗组。辨证论治组接受解毒栀子根汤加减水煎内服3个月,未治疗组未接受任何治疗,观察3个月。每(1-2)周复诊1次,记录每次就诊时证候种类、证候积分,如出现原有证候之外的新发证候,且其尚不能改变原证型,亦不足以形成新证型,即判定为证候漂变,并记录发生证候漂变的时间及新发证候持续时间。辨证论治组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现行尼莫地平法及本研究中建立的改良尼莫地平法评估证候疗效。所有资料借助SPSS16.0统计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根据资料性质及数据分布特征分别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检验、Log-Rank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边缘齐性检验(Marginal homogeneity test)、McNemar检验。结果:共纳入315例HBeAg阳性CHB湿热中阻证患者,其中研究时间≥3个月的198例(辨证论治组124例,未治疗组74例)纳入最终统计分析,剩余117例因为进入研究时间<3个月未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研究期间证候漂变发生率:辨证论治组及未治疗组发生证侯漂变者分别有73例(58.9%,95%CI:49.7%,67.7%)和40例(54.1%,95%CI:42.1%,65.8%)(χ2=0.439,p=0.508)。研究结束时存在证候漂变例数:辨证论治组及未治疗组分别有72例(58.1%,95%CI:48.9%,66.9%)和37例(55.1%,95%CI:43.1%,66.7%)(χ2=1.218,p=0.27).研究结束时,辨证论治组存在证候漂变者分别采用现行尼莫地平法及本研究中建立的改良尼莫地平法,评估其证候疗效及证候总有效率,两种方法所得证候疗效分别是:临床痊愈0.0%和0.0%、显效5.6%和0.0%、有效33.3%和20.8%、无效61.1%和79.2%(Std.MH Statistic=-4.123,p=0.000).两种方法所得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38.7%(48/72)及28.2%(35/72)(p=0.000),证候总有效率被尼莫地平法高估,高估幅度为:[(48-35)/35]×100%=37.1%(95%CI:25.9%,48.3%).结论:CHB湿热中阻证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存在证候漂变现象,证候漂变导致现行尼莫地平法高估证候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