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倍半萜类化合物因其结构多样性和显著的生物活性,一直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苦毒烷(木防己毒烷,Picrotoxane)类化合物是指以氧杂-6,5-并环骨架为母核的倍半萜或二萜内酯类化合物。通常在基本的6/5双环环系骨架中发生氧化和骨架重排,生成高度氧化新颖骨架类型的苦毒烷类化合物,而且具有复杂的四环或五环结构和多达12个手性中心。苦毒烷类化合物不仅结构复杂多样,具有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抗肿瘤、杀虫和免疫调节等方面的生物活性,是中药和药物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许多新骨架类型的苦毒烷类化合物被陆续报道,推进了该类分子的研究。但是,该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特别是作用机制和靶标蛋白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隶属于大戟科木奶果属,叶、根、果皮均可入药,具有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等功效。前期研究表明,木奶果中含结构多样的苦毒烷类化合物。但是,迄今为止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报道。因此,本课题论文对木奶果中的苦毒烷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以及结构鉴定,并开展神经保护活性研究,并基于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了苦毒烷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可能的靶标蛋白,拟为苦毒烷类化合物和木奶果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本论文第一章推导了苦毒烷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并总结了天然苦毒烷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生物活性。“此外,总结了含有苦毒烷类化合物的大戟科木奶果属植物木奶果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论文第二章以云南省文山州产的木奶果茎秆部位为研究对象,采用正向硅胶色谱柱、反向硅胶色谱柱、葡聚糖凝胶色谱柱等各种柱层析,制备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pre-HPLC),从木奶果茎秆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得到24个化合物。其中,包括6个新化合物,5个苦毒烷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ramifloranes A-E(1-5)以及1个联苯化合物命名为5,6-dihydroxy-3,2’-dimethoxy[1,1’-biphenyl]-2,4’-dicarboxylicacid(6)。已知化合物分别为3个薄荷烷型单萜,(3R,4R,6S)-3,6-dithydroxy-1-menthene(16)、comosoxide B(17)、(1R,3S,4R)-1-hydroxy isopulegol-4(18);5个甾体化合物,β-谷甾醇(7)、豆甾醇(8)、胡萝卜苷(9)、7α-hydroxy sitosterol-3-O-β-glucoside(10)、豆甾醇-3-O-葡萄糖苷(11);4个芳香族类化合物,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1)-propane-1,3-diol(12)、3-羟-4-甲氧基苯甲酸(13)、caffeoylaldehyde(14)、D-glucitol,1,5-anhydro-1-C-(2-hydroxy-4-methoxyphenyl)(15);3 个生物碱,6§-methoxy-piperidin-2-one(19)、2S-hydroxy-2S-(1S-hydroxyethyl)-4-methyl-pentanoylester(20)、araliacerebroside(21);2 个脂肪族化合物,myristicacid(22)、(±)trans-2,3-epoxy-1-butylacetate(24)、以及1个苯醌类化合物2,6-二甲氧基-1,4苯醌(23)。其中分离得到的18个已知化合物中,化合物8、10-20和22-24共15个化合物均首次从木奶果中分离得到。本论文第三章采用L-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模型测试上述化合物的神经保护活性。其中,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e-1,3-diol(12)和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3)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活性。生物实验和靶点受体虚拟对接实验数据提示很有可能是苦毒烷类化合物中C-10位羰基的丢失导致化合物作用在GABAA受体活性损失。而化合物1-5(ramiflosides A-E)与mGluR2受体的对接活性最好,且化合物C-12位处的甲基取代和C-4位处的S构型是影响活性的主要因素,虚拟对接实验表明mGluR2受体可能为新的苦毒烷类化合物的作用靶点。综上所述,本论文从木奶果茎秆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得到24个化合物,包括了 6个新化合物,18个已知化合物,其中15个已知化合物均首次从木奶果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实验中,筛选发现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e-1,3-diol(12)和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3)对SH-SY5Y细胞有保护作用。靶点受体虚拟对接实验提示,5个新的苦毒烷类倍半萜(ramiflosides A-E)发挥药理活性的靶点蛋白可能是mGluR2受体。本论文对木奶果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