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自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四十余部单行本。作为当代作家中仅有的囊括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庄重文学奖等小说、散文各类奖项的作家,迟子建的多年创作无疑是备受关注的。本文将以作家迟子建的创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文学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共同支撑起对作家的探讨。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借助了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将作家放置在整个“文学场”中,来考察作家的“出生”与“成长”。迟子建从北极村默默无闻的无名作者到众人瞩目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从鲁迅文学院作家班的普通学员到黑龙江省作协主席,其逐渐呈上升趋势的文坛地位与主流作家的头衔之间,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作家个人的创作历程与主流话语的某种契合,更包括作协体制、文学评奖、文学批评、文学期刊与出版机构等文学体制的因素在文学场内的作用。第一章“文学史中的女性叙事”,探讨迟子建“女性作家”身份的生成以及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九十年代以来出版的当代文学史著作中,文学史家往往倾向于将迟子建放在“女性作家”中表述,与陈染、林白甚至卫慧、棉棉并置于一个章节。作为一个“非常规”的女性作家,文学史的“既定形式”和“命名欲望”往往简化甚至忽略了迟子建创作的复杂性和成长脉络。本章通过对迟子建作品中女性成长故事和女性形象序列的分析,来探讨迟子建作品的女性意识和两性观念。第二章“隐藏的历史叙事”’,迟子建作品中的历史叙事一直是九十年代文学史中被忽略的部分,本文梳理了迟子建创作初期至新世纪的历史叙事,从个人史的书写到九十年代前期的旧时代系列,再到新世纪以来的几部“大气象”的长篇创作,作品显示了作为女性作者的迟子建的女性视域与历史叙事的缠绕以及作者独特的历史观,同量也将对文学史中历史叙事的思考融入其中。第三章“乡土叙事的无名与命名”,本章对迟子建的乡土叙事的讨论将从现代乡土小说的传统开始,将迟子建的创作放在乡土说的潜系中考察。对乡十作品的分析则侧重于迟子建的“现代主义”乡土作品、神秘的乡土经验和乡土伦理。本章还将考察迟子建短暂的城市题材小说和随后的回归,以及存在于作品中的返乡人物形象,对迟子建的乡土观念作出分析,试图提炼出迟子建与她的乡土小说前辈们共同的艺术追求和情感倾向。结论部分将就迟子建的文学史地位以及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史对迟子建的“命名”提出质疑,并就文学史的命名机制和建构方式作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