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考察魏晋北朝时期山西少数民族与汉族人口分布的数量、比例、地域变化情况。东汉以后,匈奴、鲜卑、西羌、乌桓等少数民族大量进入山西,对山西的人口分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分四个阶段进行讨论:
一、东汉至西晋末年是匈奴的进入期。东汉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不断向南移动,到汉献帝迁许时,匈奴人的活动已深入到河东平阳一带。曹操划定五部;呼厨泉入邺为质,去卑监国;司马氏增置三率、四率都是为了瓦解匈奴五部的势力,但这些政策最终都没有成功。西晋末年,刘氏汉国建立,五部匈奴从此脱离了西晋的统治。
二、晋末永嘉之乱时期,中原动荡,山西汉人士民纷纷向外流徙,在永嘉乱后至元嘉之时,仅北方流入南方的人口就有近百万之多,以致并州地区的户数不足两万。同时,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使得山西地区的胡汉人口比例发生逆转。一部分山西士民外迁后,留在山西的士民纷纷建立坞壁以自保。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刘琨,企图联合山西北部的拓跋鲜卑对抗刘氏汉国的侵掠,均以失败告终。山西彻底成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势力范围。
三、十六国时期影响山西人口分布状况的主要是各割据政权为维护统治向自己控制中心的移民,但这种人口迁移并没有形成定居人口。如在山西地区率先发难的刘渊把自己的统治中心放在晋南,到刘聪统治时,刘氏汉国统治下的人口将近70万户。但这种人口繁荣景象极其短暂,汉国灭亡后,经过石勒、刘耀对平阳人口的掠夺,平阳及其周围地区几乎成为无人之境。
四、十六国后期至整个北朝主要是鲜卑进入山西的时期。东汉末年,拓跋鲜卑离开故地“大泽区”,进入今蒙古国东部,并逐渐向南移动,在拓跋珪迁都平城之前,其活动范围已深入到山西地区的中部。北魏道武帝迁都平城后,大规模往平城及其周围迁徙人口,使平城地区的人口达到了近150万。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地区的人口渐渐流失,留在平城地区的鲜卑集团也逐渐离开恒代故地,融入到了其他地区之中,活动于离石与西河一带的“山胡”,也逐渐融入到了汉民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