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动车驾驶者的“抢行”行为在中国城市交通中非常普遍,其危害性看似不大,因此一直未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数据表明,机动车驾驶者的“抢行”行为是我国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索北京市小型机动车驾驶者的“抢行”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国内外驾驶行为研究的文献综述和讨论,本论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提出了预测“抢行”行为的简化的试验性理论模型,即:“抢行”行为的主要预测变量是驾驶者的态度和驾驶技术,驾驶者的人口统计信息、骑车经历等因素也可能存在影响。据此,本研究编制了“抢行”行为和态度调查表,修订了驾驶技术调查表,通过在线网站调查收集了486个有效回答。对三个调查表的因子分析得到各自的因子结构:“抢行”行为的两个因子分别是对人的“抢行”和对车的“抢行”;态度被分为反对违规、赞成违规和赞成“车让人”三个因子;操作技术和安全动机两个因子构成了驾驶技术。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年轻的男性驾驶者、出租车司机和驾龄在1~3年的驾驶者报告了更多的“抢行”行为;而回归分析的结果则说明,相比于人口统计信息、骑车经历等因素,驾驶者的态度和驾驶技术对“抢行”行为更具影响;结构方程模型则基本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抢行”行为预测模型;与国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比较,也发现了许多相似的结果,印证了本研究的可靠性。基于分析结果,本研究从交通安全教育、交警执法以及驾驶培训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当前机动车驾驶者“抢行”行为现状的建议。本研究的结果为“抢行”行为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交通管理部门了解现状、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了依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理论价值。本研究同时总结了驾驶行为研究的调查方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