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青年女排是中国女排的后备军,深入研究二线队伍训练与管理现状、把握其训练特征和规律,对提高后备人才“成才质量”保持中国女排世界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2016年我国青年女排14支队伍为调查对象,以身体形态、专项素质和教练员执教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为青年女排优化训练与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2016年全国青年女排队伍共有14支,队员195名,平均年龄18.05岁,平均运动年限3.38年。(2)我国青年女排平均身高183.5±5.65cm,体重72.1±6.80kg,克托莱指数392.79±33.36,手足间距234.4±7.88cm,指间距183.3±7.07cm;其中副攻身高、手足间距及指间距数值最大,主攻相应的克托莱指数也最大,符合各专位的要求。(3)助跑摸高平均高度为298.51cm,30米跑4.47s,半“米”字移动17.35s,立定跳远229.51cm。测试表明多项指标均符合高水平女子排球队的条件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尤其是立定跳远总体水平较弱。(4)教练员基本情况;青年女排教练员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年,自身运动水平达到健将级的占80%,有专业一、二队的执教经历的占78.3%,执教10年以上的占60.0%,有国家级和高级职称的教练达到60%,男性教练占80.0%,女性教练占20.0%;,(5)在执教特征方面;教练员普遍认为正确价值观教育对年轻队员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训练指导思想方面;主要是围绕技术全面、突出特点、准确熟练、快速善变、发展高度和不断创新相结合。(6)夯实排球基本功,学习、掌握、熟练运用基本技术和战术,是青年女排该阶段训练的主要任务,各队教练员均把技术训练放在首位,占所有训练内容比重之首,为51.7%。(7)体能训练在各项训练中占比重为25.7%。各队均以力量训练为主,根据自己队伍的实际情况,在体能训练的比重上有一定的差别。(8)我国青年女排教练员均能安排一定比重的正式比赛和教学比赛,以及对攻实战等对抗性的训练,所占比重平均为17.3%。通过比赛提高女排队员的对抗能力和熟练运用战术的的能力。研究认为;我国青年女排在形态和教练员团队配备具有一定的优势,后备力量较为雄厚,可持续性发展的情况较好,为2020、2024年奥运会人才储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教练员结构方面;存在高层次学历教练缺乏、女教练偏少,陪打教练、体能教练、科研教练配备不尽合理等问题,在专项素质方面;助跑摸高平均高度为298.51cm,30米跑4.47s,半“米”字移动17.35s,对照优秀女排运动员的选材标准仅达到及格水平,尤其是立定跳远平均仅有229.51cm处于不合格水平。素质测试的三项指标表明,我国青年女子排球队的身体素质水平与优秀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尤其是腿部爆发力的训练要引起高度重视。要进一步优化训练方案尽快补齐短板,促进中国青年女排运动员身体素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