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与意义——汪曾祺小说创作论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dan2008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符号——从"高邮世界的原型"到"高邮世界的延异",共分两层.第一层论述在汪曾祺初期创作阶段中,故乡高邮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止于情感记忆的笔端的无意识流露,主要是情感层面的怀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高邮的人事、山水等记忆表象幻化成种种符号并依据作家个人需要重新编码,逐渐成为凝聚着作家的审美情感、价值判断、人生思考,可以包容、隐喻、意指无限历时形态生机的浓缩符号载体,作家对情感符号的把握由无意识的流露进入自觉地把握与运用阶段.第二层借用德里达提出的"延异"理论,以汪曾祺在九十年代创作的《小孃孃》、《辜家豆腐店的女儿》、《薛大娘》等篇为例,指出随着创作的发展,"高邮世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人物的塑造,一个世界的创造,已经幻化成了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和神韵.第二部分:符号的意义——"高邮世界"的情感蕴藉.论述在汪曾祺小说所呈现出来的散逸恬淡的氛围之外,"高邮世界"作为一个作家精心构建的文学世界,蕴含了作家丰厚的情感体验,寄托了毕生的思想.第一层,梦幻乌托邦.指出汪曾祺深受其父影响,继承了传统士大夫气质的余脉,竭力追求自我与社会的和谐一致,当自我不能够在现实社会中自由伸张之时,努力将自我收缩,持一种心平气和,"随遇而安"的心态.他在《受戒》、《大淖记事》中对故事氛围的刻意营造,不同于凡俗的人情风物的描绘表现了其乌托邦的思想.第二层,乌托邦理想的幻灭.在比较他与鲁迅书写故乡乡民,抒发对人生、民族的思想与情感的不同模式的基础上,论述面对乡民艰辛酸涩的生活时其乌托邦理想的幻灭以及晚年时更清醒地认识到人生历史的真相,难以沉醉于桃源梦境中,第一表现在试图通过情爱题材的小说,以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情爱关系给凄凉的人世一种温情的慰藉,这种心愿暴露了理想幻灭之后他内心深处的孤独脆弱与无奈困惑.第二表现在他对历史的思索,不再回避苦难,增加了直面社会人生、反省历史的勇气.第三部分:意义之外的意义.在文坛创作僵化,几乎丧失感受力之时,汪曾祺以一篇篇以"高邮世界"为题材的小说抱慰经历了惶恐恫吓的心灵.经历了乌托邦理想的建构与幻灭,汪曾祺依然对生活保持着美好的信念,致力于给苦痛的人生一缕温情的慰藉.最后,该文指出作为一位严肃而真诚的作家,汪曾祺以善感的心灵,温厚的气质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蕴含了他的梦幻与理想.从单纯的梦幻到直面现实社会、人生世事的真相,透过"高邮世界"我们可以窥见他全部的心路历程.兼及两个时代的人生经验使他的创作具有了特殊的意义,给中国文坛以永远的深思.
其他文献
该文以张氏泽存堂该《广韵》为研究对象,对《广韵》进行了计算机处理,建立了数据库.并在数据库的基础上作了反切上下字的统计及系联工作,以及又音互见和不互见的研究.共统计
论文努力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这部小说,从主题内容与艺术风格两个大的方面对它进行了探讨。为了使主题内容阐述得更为详尽,这一章又分了四个小节,分别
本文旨在提取晚清四大期刊小说中有关女性叙述的文本资料,分析晚清女性生存发展状况,审视在社会重大变革时期小说关于女性的想象与表述。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描述晚清小说展示
刘醒龙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新现实主义小说和新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在文坛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的小说大多关注社会底层人们的普遍生存状态,描写在社会转型期的人的现实生活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