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2005年3~8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定点观察法、GPS定位、样方法、因子测定法、扫描取样法、焦点取样法等外业调查方法和t检验、F检验、因子分析、线性回归、分布距离指数等内业处理方法并结合ArcView GIS Version 3.1和ERDAS IMAGINE 8.5对2004年TM卫片的解译对丹顶鹤繁殖期不同阶段的生境选择、巢址选择数学模型及巢址生境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繁殖前期,丹顶鹤觅食生境比较单一,主要集中水域觅食尤其是芦苇沼泽(88.89%),生境选择以食物因素为主,其次是隐蔽因素、水因素和标识因素;野生与散养丹顶鹤觅食生境相同,皆选择远离人为活动频繁地(1.93km)和火烧地(1.61km)的芦苇沼泽生境,但微生境选择存在着显著的生态位分离,野生丹顶鹤倾向于选择海拔较高(141.5m)、芦苇长势较差、剩余苇丛隐蔽度较高且远离人为活动不频繁地的芦苇生境(0.56km),散养丹顶鹤恰恰相反; (2)孵化期,丹顶鹤主要选择芦苇沼泽(86.49%)营巢,生境选择具有特异性和非随机性,以必要因子(包括植被类型、明水面、人为活动频繁地距离、人为活动不频繁地距离)为主,其次是育雏因子、巢材因子、孵化因子;野生与散养丹顶鹤巢址生境类型相同,但微生境选择存在着显著的生态位分离,野生丹顶鹤倾向于远离人为活动频繁地(2.25km)和人为活动不频繁地(0.79km),散养丹顶鹤恰恰相反。 丹顶鹤巢址选择回归模型为(?)=0.570x1+0.324x2+0.268x3+0.282x4+0.229x5-0.201x6-0.454x7+0.554x8+0.0193x9。丹顶鹤巢的空间分布格局:I2002=2.1401>2,2002年为集聚分布;I2003=2.0478>2,2003年为集聚分布;I2004=1.8379<2,2004年为均匀分布;在假设丹顶鹤领域形状为圆形且领域面积大小相等的前提下,丹顶鹤的领域为0.863±0.389km2。丹顶鹤巢址生境评价:HSI2002=0.4927,HSI2003=0.4888,HSI2004=0.5593,HSI2005=0.6089。这表明:自2002年连年注水以来,扎龙保护区孵化期丹顶鹤巢的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分散向均匀分散转变,领域变小,生境质量有稍变好的趋势。 卫片判读结果显示:2004年,丹顶鹤适宜的营巢生境面积共有6大块39646.3ha,潜在面积有12354.4ha。若以孵化期丹顶鹤的领域面积126 ha为基准,则扎龙的适宜生境面积能够容纳丹顶鹤繁殖对191对即382只:潜在生境面积能够容纳46对即92只。 孵化期,丹顶鹤觅食生境选择具有特异性和非随机性,主要以警戒因子(包括剩余苇丛的有无、距人为活动频繁地距离和距巢址距离)和能量因子(包括植被类型、水深、明水面有无和距人为活动不频繁地距离)为衡量标准,倾向于选择与巢址保持一定距离(0.68km)、远离人为活动频繁地(2.10km)、靠近人为活动不频繁地(0.40km)、周围100m内无剩余苇丛、有明水面存在、有一定水深(17.8cm)的芦苇沼泽。 (3)育雏前期,丹顶鹤选择巢址周围较小范围内隐蔽度较大的芦苇沼泽中活动;育雏后期,隐蔽度较大开阔度较大且有一定水深的生境尤其是一侧伴有芦苇植被的苔草沼泽是丹顶鹤主要选择的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