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死因分析是人口学的死亡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我国人口学主要关注人口的死亡率、预期寿命方面,直接研究人口死因的不太多。医学研究较多的是某一局部地区的人口死因分析。关于全国人口死因构成及变动的研究较少,因此系统地分析我国的人口死因构成及变动非常有意义。本文基于两方面的数据来分析我国人口死因构成及变动:一方面利用历史数据,分析自191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的死因构成变动情况;另一面利用当前数据,分析当前我国人口死因构成情况。这两方面的数据都来自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历史的数据涉及的内容较少,当前的数据比较详细。2002年我国开始普遍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死因登记,所以本文重点分析了2003年以来的我国人口死因构成及变动。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我国人口死因构成及变动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本研究表明,1919年以来,经过三个三十年,我国人口死因构成不断变动,体现了所在时代的特征。当前我国人口的前五位死因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病、损伤和中毒,占全部死因的80%以上。恶性肿瘤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最大。损伤和中毒造成“早死”的危害最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口死因构成存在着分异,但主要死因的死因构成差别在缩小。对当前不同人口进行去死因分析和减寿分析,得出:我国人口死因构成呈现不同的年龄分布、男女差别和城乡分异。我国人口死因构成及变动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二类:一是人口因素,另一是非人口因素。主要死因构成和环境指标的相关分析,城乡人口恶性肿瘤的死因构成受工业“三废”的影响较大。本文认为,应依据我国人口死因构成的不同分布和变动,有针对性进行卫生规划、制定和实施卫生政策;同时人们应加强疾病的预防,树立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