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美国德克萨斯州东部四个国家森林(National Forest)264个连续调查的FIA森林清查项目的样地数据(The Forest Inventory and Analysis),使用非线性模型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四个国家森林(National Forest)的264个样地四次清查周期中(2001—2019年)森林碳储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其在2011年特大干旱前后清查周期水平和年度水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美国德克萨斯州东部四个国家森林(National Forest)264个连续调查的FIA森林清查项目的样地数据(The Forest Inventory and Analysis),使用非线性模型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四个国家森林(National Forest)的264个样地四次清查周期中(2001—2019年)森林碳储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其在2011年特大干旱前后清查周期水平和年度水平上树木碳损失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林地起源、树木种组、胸径、树高、纬度和海拔),以及碳储量对极端干旱的响应。以FIA调查的碳储量作为Fire and Fuels Extension to the Forest Vegetation Simulator(FVS-FFE)模型参数,模拟国家森林264个样地未来100年(2020—2120年)在自然情景(无疏伐处理,即对照)和不同疏伐强度处理后树木碳储量的动态变化。包括:强度疏伐(cut55%)、中强度疏伐(cut40%)、中度疏伐(cut25%)和轻度疏伐(cut10%)。分析不同情景下树木的生长情况及其碳储量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德州东部国家森林及类似森林类型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德州东部的四个国家森林在2001—2019年间的四次森林清查的总碳储量分别为1112.79 t、1168.12 t、1236.17 t和1287.34 t,碳密度分别为61.53 t/hm~2、65.75 t/hm~2、69.57 t/hm~2和72.45 t/hm~2。国家森林第8和第9次清查之间(8—9周期)死树碳储量明显增加,碳损失量为78.3 t,是第7和第8次清查之间(7—8周期)碳损失量的2.8倍,表现出由于干旱导致森林碳储量降低。其中,松属树木碳损失最小(5.2%),具有较强的耐旱性;较人工林(2.9%)而言,天然林树木的碳损失较大(7.4%);低纬度(7.3%)和低海拔(7.1%)的林分树木碳损失较高;树高≤15 m(7.9%)和2.54 cm≤胸径<12.7 cm(18.7%)的树木碳损失较大,反而高大的树木碳损失较小。活树碳储量与林龄、基面积和林分密度呈正相关,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死树碳储量与林龄呈负相关,与基面积呈正相关,与林分密度不相关。在不同森林类型中,松树林是德州东部的四个国家森林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占总碳储量的比例最大(约73.2%),且受2011年特大干旱影响较小,碳损失率最低。碳损失与干旱强度之间关系显著,随干旱强度增加碳损失有加大的趋势。揭示了国家森林碳储量变化规律和影响固碳的因素,对可持续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FVS-FFE模型模拟结果,未来100年国家森林碳储量预计有60.99 t/hm~2的增长潜力,平均固碳速率为0.61 t/hm~2·a-1,碳损失率为0.55%,各森林类型均表现出较强的固碳能力,其中榆树-白蜡树-杨树(0.84 t/hm~2·a-1)固碳速率最大,橡树-枫香-落羽杉、橡树-山核桃、松树林和松栎混交林分别为0.71 t/hm~2·a-1、0.62t/hm~2·a-1、0.62 t/hm~2·a-1和0.59 t/hm~2·a-1。疏伐后10年,国家森林碳储量增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轻度和中度疏伐处理后有效改善了树木的生长环境,表现出较强的固碳能力。就长期的固碳效果而言,强度疏伐优于轻度疏伐处理,更利于森林碳储量的积累。在不同疏伐强度处理下,各森林类型固碳能力的差异较大。经轻度和中度疏伐处理,短期内,各林型均表现出较强的固碳能力,碳储量快速恢复。强度疏伐处理更利于松树林、松栎混交林、橡树-山核桃和橡树-枫香-落羽杉混交林长期碳储量的积累,疏伐后100年随疏伐强度的增加碳储量增量明显高于对照,保持较强的固碳能力,固碳速率大小关系:强度疏伐>中强度疏伐>中度疏伐>轻度疏伐>对照(p<0.05)。对于林分密度较低的林型(榆树-白蜡树-杨树混交林和其他林型)较强的疏伐处理导致树木碳储量不断降低,显著低于对照,固碳能力较差,表明强度疏伐不利于林分密度较低的林型碳储量的累积。相反,轻度和中度疏伐处理更有利于榆树-白蜡树-杨树混交林和其他林型碳储量的积累。
其他文献
马铃薯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其生长发育受到青枯病严重威胁,研究马铃薯抗病防御基因,提高马铃薯抗病性在提高品质、产量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锌指蛋白是真核生物基因组最丰富的一类转录因子,与Zn2+结合形成稳定的“手指”结构。LOL(LSD-One-Like)基因编码一类特殊的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在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和其他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过多的盐分会阻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降低作物产量,限制全球农业生产,并日益威胁全球粮食供应的可持续性。植物对外界环境的感受依赖于自身存在的多种感受器。植物盐感受器作为植物对外界钠离子感受的重要结构,在盐胁迫下细胞外钠离子结合到植物细胞质膜外侧GIPC(glycosyl inositol phosphorylcreamide)上,引起细胞表面电势变化,从而打开质膜
盐胁迫是自然环境中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高盐环境会破坏植物内稳态,改变植物细胞内的离子分布,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在高浓度盐处理下,非盐生植物表现出严重的生长抑制,甚至死亡,而盐生植物可以在盐浓度为200 mmol/L以上的环境中存活,盐生植物在高盐环境下正常完成生命周期的这种能力称为抗盐性。目前对盐生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盐生理机制方面。为了更好的了解盐生植物抗盐性与其解剖学特征和分子机制的关
长期饮酒或一次性过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病,最后发展为肝癌。已有研究发现,在酒精性肝病中出现了铁死亡的细胞死亡行为。中药栀子有保护肝脏的药理作用。因此,本研究试图从生物信息学角度挖掘酒精性肝病、铁死亡与栀子的联系,寻找他们的关联成分及靶点是什么,并且能否对肝癌起到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作用的机制可能是什么。本研究以数据库为基础,获得酒精性肝病、铁死亡、栀子活性成分三者交集基因,构建它们的蛋白互作网络,分
本文以太行山崖壁植物太行菊属(Opisthopappus Shih)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与长裂太行菊(Opisthopappus longilobus)为研究对象进行繁殖生态学研究,揭示其繁殖方式的适应性特征。太行菊和长裂太行菊的花开放式样、花器官组成、管状花与柱头动态变化的过程、柱头结构组成基本相同,但花器官大小、花苞颜色、开花后花的颜色有明显差异。两物
真菌病毒(Mycoviruses)是侵染真菌的病毒,在真菌主要类群中广泛存在。小麦赤霉病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一类世界性病害,不但直接造成作物减产、品质降低,而且常常产生真菌毒素,引致人畜中毒,严重威胁粮食安全。Fusarium graminearum gemytripvirus 1(Fg GMTV1)是从禾谷镰刀菌中鉴定的多组分单链环状DNA病毒,包含DNA-A、DNA-B和DNA-C三个组分。
干旱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植物易受干旱胁迫影响,干旱信号会激发植物多种防御机制以增强其抗旱性,其中包含各类信号分子以及植物激素路径的响应。褪黑素(Melatonin,MT)是植物体中一种重要的吲哚类信号物质,在植物很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植物暴露于非生物胁迫下会导致褪黑素合成基因的上调,但植物褪黑素相关的胁迫应答十分复杂,还存在很多未知。一氧化氮(NO)是一种自由扩散的两亲性生物分子
解磷细菌作为促进植物生长的微生物资源,不仅可促进植物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还可加工成微生物有机肥进而活化土壤中难溶性磷,减少化肥使用量,对低磷土壤中微生物区系改良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实验室保藏的36株功能细菌为筛选源,“晋荞6号”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离体筛选有机磷高效降解菌和盆栽活体验证解磷活性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一株可在苦荞根际活化有机磷促进苦荞生长的有机磷高效降解菌,编号为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能够催化乙烯前体ACC分解为α-酮丁酸和氨。不少产ACC脱氨酶的植物根际促生菌能够将植物产生的ACC进行分解,降低植物在逆境胁迫下产生的乙烯,缓解植物在逆境下遭受的生长抑制,从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并增加产量。K.michiganensis LDS17是一株具有产ACC脱氨酶能力的党参根际促生细菌。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盆栽实验等手段,对K.mich
抗生素药物在治疗和预防人类和动物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抗生素药物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副作用已被广泛记录,同时已被证明会释放到土壤中,并在环境中持续存在。当前,绿色生态养殖已经成为流行,抗生素类药物滥用现象时有报道,将牲畜粪便投入养殖的绿色生态循环,同样会对土壤造成潜在污染,所以有必要研究抗生素类药物会对作物产生何种影响。前人表明,抗生素类药物会对生菜萝卜和小白菜等蔬菜产生影响,也有实验证明在玉米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