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经济国力研究的意义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建设世界经济强国已经成为我们的现实目标。经济强国是指在经济上强大的国家,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居于相对强势地位,在世界经济波动中保持稳定发展,从而能在国际经济乃至其他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建设经济强国的目标需要有一套与之对应的综合评估体系。本文提出用经济国力来表征中国建设经济强国的进程,也即对应于当代经济强国的内涵与目标,构建一个综合指标体系,衡量一个国家在经济层面上的综合国力水平,并刻度该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经济国力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充分吸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经济国力进行科学评估的各种新理念,并进行总结与提炼;二是比较系统地构建经济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在各种相关理论与理念的指导下,对评估指标进行甄选,包括存量与静态评估、流量与动态评估、潜力与趋势评估等;三是在经济国力的国际比较中采用指数分析方法,选取合适的样本,衡量各样本国的相对国力水平,并进行综合排名。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国力水平和国际经济地位的量化评估和国际比较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们国家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意义,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的进程,同时通过中国经济国力的结构分析、趋势分析,也能对中国建设世界经济强国的优势与不足有更清晰的认识。二、经济国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论文框架论文基本研究思路是,从中国发展水平的刻度和建设经济强国的目标着手,在总结提炼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评估理念的基础上,借鉴综合国力、现代化、国际竞争力等现有指标体系,探索经济强国的指标体系构建和指数合成方法,并应用国际权威数据库,测算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在论述建设经济强国的历史标准、理论依据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发展理念与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论文第一章提出,我们应当建立一个与现阶段中国发展目标相对应的经济国力评估指标体系,以更好地刻画中国逐步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的轨迹。论文第二章分析现有评估指标、指标集和指标体系中的理念与方法,从中借鉴如何更加科学、比较客观地衡量中国经济国力的思路与方法。在论述中国的经济强国目标和评估理念与方法的基础上,论文第三章提出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包括综合指数、分类指数和单项指数的设计原理与基本原则以及经济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总体架构等;第四章探讨指标数据处理方法,包括选择数据库、数据分析与补充、数据无量纲化处理与改进等内容;第五章论述指数合成方法,包括权重确定方法、指数合成公式等。第六章应用经济强国指数计算结果,对中国经济国力水平和国际经济地位进行初步测算和比较分析,包括与四个不同类型国家组的国际比较和中国八大分类指数的结构与优劣势分析等。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经济国力研究的应用价值和中国经济国力评估的主要结果,同时对经济国力研究有效性进行自评,并提出向综合国力评估进行拓展的初步框架。三、经济国力研究的基本特点和创新之处1.指标体系设计兼具系统性和通俗性,既反映了经济强国的主要内涵,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走向强盛的进程;又比较通俗易懂,分类指数与具体指标的含义比较明确,易于进行局部与重点、结构与趋势等分析,从而明确建设经济强国的重点与难点;2.综合指数的设计与计算,综合了加法模型与乘法模型,设计了三层综合指数——经济强度指数、经济强大指数和经济强盛指数,对于中国经济国力的“量(规模)”、“质(能力)”、“势(潜力)”等进行了分解,从而既可以进行竞争力和强度的比较,又可以纳入规模和前景因素,进行更加综合的比较;3.对经济国力的评估,尽量做到可量化、权威性,选择国内外广泛应用、国际权威的数据库,对于原始数据缺失状况和数据质量也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比较适合的方法补足数据,以保证指数计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数据标准化处理,采用了比较常用、易于操作的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同时兼顾了各类指标的特性,在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基础上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最后还运用定量方法对无量纲化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尽可能消除“异常点”带来的影响;5.计算经济国力分类指数和综合指数的权重,借鉴了层次分析法的理念,并部分采用了专家咨询法,以保证权重基本合理;6.选取多个视角,充分运用各种数据图表,对经济国力评估结果进行了比较系统、完整和鲜明的国际比较和结构分析。四、中国的经济强国之路经济国力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在建设经济强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1990-2008年正是中国经济国力水平和国际经济地位大幅提升的黄金时期。中国的生产能力指数(X6)从1990年的第10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二位,强大的经济能量和规模优势,为实现更宏伟的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的经济强大指数(EP-I)从1990年的第26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六位。同时,中国的经济强国之势也十分强劲,发展前景指数(X7)从1990年的第40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六位,可持续发展指数(X8)从1990年的第54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43位,经济强盛指数从1990年的第33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六位。另外还有很多分类和单项指数,目前中国排名虽仍比较靠后,但自1990年以来,指数值和排名都已实现大幅提升,共同构筑了中国的经济强国之势。不过,中国的经济国力水平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还非常大,经济强国建设还存在很多弱项,主要体现在竞争力、发展质量、体制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大而不强”的特点十分明显。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等仍处于相对弱势,国际竞争力水平仍较低;中国的教育发展、城市化发展、服务业发展等都还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质量;中国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大力推进的同时,竞争自由度、市场开放度、贸易便利度、外贸和汇率机制、产权保护等指标表现不佳,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矿藏和森林资源保护、能源使用效率、水资源保护、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等指标表现也不甚理想,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总体上看,中国的经济强国之路任重而道远,关键是要将中国的内在优势充分发挥,并通过加大科教投入,培育高级要素,完善体制机制,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保持住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经济强盛之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